活动介绍

物联网中的IT安全与OT安全解析

立即解锁
发布时间: 2025-08-29 11:14:43 阅读量: 3 订阅数: 10
# 物联网中的 IT 安全与 OT 安全解析 ## 1. 物联网 IT 与 OT 安全概述 在物联网(IoT),尤其是工业物联网(IIoT)中,安全问题十分严峻。虽然物联网设备的集体行为有助于检测异常,但许多物联网设备资源受限,限制了设备间的协作能力。 ### 1.1 IT 安全与 OT 安全的紧密联系 在物联网系统中,运营技术(OT)安全与信息技术(IT)安全紧密相连。用于指导 OT 技术操作的数据需经 IT 技术处理,而 OT 技术操作结果也需 IT 技术进一步处理。IT 安全问题会直接影响 OT 安全,反之亦然。例如,OT 安全问题导致的物联网设备异常行为会产生异常数据,这属于 IT 安全问题。 ### 1.2 通用安全技术与特定 OT 安全技术 数据加密和数据完整性保护等技术可同时用于 IT 安全和 OT 安全。然而,OT 安全还有一些特定技术,如系统稳定性、健壮性和可控性,与传统 IT 安全技术有明显差异。 ### 1.3 OT 安全对控制命令数据的保障 OT 安全的主要服务是确保控制命令数据的正确性。对于命令数据内容,最直观的操作是检查其是否与预定义命令匹配,匹配则执行,不匹配则丢弃,类似“if - else”逻辑。 控制命令以通信数据形式呈现时,安全保护包括机密性和完整性保护。多数情况下,控制命令内容保护并非必要,如开关操作命令,其内容易猜测,机密性意义不大,但完整性保护极其重要,任何非法更改都可能造成意外损害。此外,还需验证命令数据的来源真实性。由于命令数据通常较小,可将来源真实性和完整性验证集成,使协议更轻量级,更复杂的协议还可集成数据源认证、数据完整性保护和数据新鲜度验证等多种安全服务。 当命令数据需要内容保护时,推荐使用概率加密算法。该算法使查看密文者难以猜测对应内容,甚至在计算上也难以判断两个密文是否对应同一明文。 ## 2. 特定 OT 安全相关要求分析 ### 2.1 物联网系统的稳定性 物联网系统的稳定性与可用性服务(IT 安全措施)和正常运行(OT 安全措施)相关,涉及命令数据的正确传输和执行。在工业控制系统和 IIoT 系统中,稳定性至关重要,可靠的工作状态是工业控制系统的关键,无论系统内是否存在入侵者。 工业控制系统的稳定性体现在过程控制的稳定性上。控制是基于系统信息反馈和外部信息进行持续调整的过程,简化理论模型常采用线性控制系统,可用以下方程描述: $\overline{x}(t) = A \cdot x(t) + B \cdot u(t) (t > 0)$ 其中,$x(t)$ 是状态向量,$u(t)$ 是控制输入信号,二者随时间 $t$ 变化,$A$ 和 $B$ 是常数。 稳定性概念与信息系统的可用性密切相关,可用性是三大重要安全措施之一,在工业控制系统中通常被视为安全措施,在物联网中也很重要。 ### 2.2 物联网系统的健壮性 物联网系统的健壮性衡量部分故障容忍能力,是另一个 OT 安全要求。当物联网系统部分部件工作不正常,但整个系统仍能工作并完成基本任务时,称该系统具有健壮性。健壮性水平不同,由系统能容忍的故障程度衡量。 若物联网系统设计和构建良好,具有较高健壮性,其可靠性将高于各部件,部分物联网设备故障不会导致系统故障。常见的增强系统健壮性的技术包括:物联网设备的冗余设置、冗余网络连接、冗余计算和冗余电源供应。 实际中,系统冗余是从系统层面设计,而非设备层面,旨在提高整个系统的健壮性。关于网络冗余有大量研究,如通过平衡各物联网节点的能耗可延长物联网系统的整体寿命,或在固定寿命时降低网络运行成本。有时系统健壮性要求在少量传感器工作不正常时仍能确保感知数据结果正确,这表明健壮性和稳定性密切相关。 不过,提供系统冗余会带来额外成本,包括系统建设和运行成本。例如,拥有 $n$ 个物联网设备的系统为每个设备提供冗余备份,整个系统将需要 $2n$ 个设备,硬件和软件成本翻倍。实际实施可进一步优化,相同类型设备无需每个都配备备份,根据设备故障概率确定备份设备数量,故障概率包括自然硬件或软件故障以及网络攻击导致的故障。 ### 2.3 物联网系统的可控性 在实际应用中,物联网系统(尤其是 IIoT 系统)的可控性是物联网实际安全的关键因素,体现了从系统设计、实施、运行、管理和监督等方面对物联网安全的信心。 物联网系统的可控性包括以下方面: 1. **硬件可控性**:物联网系统使用的硬件可靠性高,无隐藏操作(如隐藏后门)。 2. **软件可控性**:软件(包括操作系统)的机制和功能无隐藏恶意操作。尽管大多数大型软件存在安全漏洞,但可控性确保不会故意嵌入后门和安全威胁。 3. **系统运行可控性**:系统运行过程中(包括软件执行和硬件操作),不接受未经授权的进程、数据和操作,确保系统运行符合合理预期。 4. **整个物联网系统可控性**:在系统建设、运行维护和应用过程中,从技术和管理/监督层面都具有可控性。 从管理方面看,可控性包括: 1. 尽量减少自然事故和误操作导致的系统故障。 2. 尽量减少恶意入侵、攻击和破坏,提高及时发现此类恶意活动的能力。 3. 尽量减少知识产权保护的限制,如使用自主知识产权技术。 4. 对于恶意活动,除技术保护外,可根据技术证据寻求法律协助。 从技术方面看,可控性涉及硬件、软件和操作系统。硬件可控性相关技术是可信计算。1999 年,英特尔、IBM、惠普、微软等公司合作成立了可信计算平台联盟(TCPA),定义了可信平台模块(TPM),旨在从硬件层面提供系统安全。通过在主板上嵌入安全芯片,与高层软件和可信软件栈(TSS)协作,TPM 可过滤未经授权的软件和进程,从根本上消除安全攻击。2003 年,TCPA 组织了更商业化的可信计算组(TCG),吸纳了索尼和太阳微系统等新成员。受 TPM 启发,中国定义了可信密码模块(TCM),利用中国国家标准密码算法,具有 TCM 架构的安全芯片可用于为系统平台和应用软件提供安全服务。 软件可控性主要涉及软件的目的和实现。软件生产过程中,若软件为满足用户需求而开发,且软件制造商和用户属于同一利益群体,则
corwn 最低0.47元/天 解锁专栏
赠100次下载
继续阅读 点击查看下一篇
profit 400次 会员资源下载次数
profit 300万+ 优质博客文章
profit 1000万+ 优质下载资源
profit 1000万+ 优质文库回答
复制全文

相关推荐

物联网_赵伟杰

物联网专家
12年毕业于人民大学计算机专业,有超过7年工作经验的物联网及硬件开发专家,曾就职于多家知名科技公司,并在其中担任重要技术职位。有丰富的物联网及硬件开发经验,擅长于嵌入式系统设计、传感器技术、无线通信以及智能硬件开发等领域。
最低0.47元/天 解锁专栏
赠100次下载
百万级 高质量VIP文章无限畅学
千万级 优质资源任意下载
千万级 优质文库回答免费看

最新推荐

机器学习中的Transformer可解释性技术深度剖析

### 机器学习中的Transformer可解释性技术深度剖析 #### 1. 注意力机制验证 注意力机制在机器学习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为了验证其在无上下文环境下的有效性,研究人员进行了相关实验。具体做法是将双向长短时记忆网络(BiLSTM)的注意力权重应用于一个经过无上下文训练的多层感知机(MLP)层,该层采用词向量袋表示。如果在任务中表现出色,就意味着注意力分数捕捉到了输入和输出之间的关系。 除了斯坦福情感树库(SST)数据集外,在其他所有任务和数据集上,BiLSTM训练得到的注意力权重都优于MLP和均匀权重,这充分证明了注意力权重的实用性。研究还确定了验证注意力机制有用性的三个关

灵活且可生存的单点登录与数据去重的数字取证分析

### 灵活且可生存的单点登录与数据去重的数字取证分析 #### 灵活且可生存的单点登录 单点登录(SSO)是一种让用户只需一次身份验证,就能访问多个相关系统或服务的技术。在传统的基于阈值签名的 SSO 方案中,灵活性存在一定局限。例如,在与 k + 1 个服务器进行登录过程时,之前基于阈值签名的方案里,k 值是在设置操作时由身份提供者决定,而非服务提供者,并且之后无法更改。 不过,有一种新的令牌发布方案具有灵活性,还能与非可生存的 SSO 保持兼容。如果服务提供者在验证令牌操作时将 k 设置为 0,用户就会像在传统非可生存的 SSO 中一样,与一个身份服务器执行 SSO 过程。 ###

数据科学职业发展与技能提升指南

# 数据科学职业发展与技能提升指南 ## 1. 数据科学基础与职业选择 数据科学涵盖多个核心领域,包括数据库、数学、编程和统计学。其业务理解至关重要,且存在需求层次结构。在职业选择方面,有多种路径可供选择,如分析、商业智能分析、数据工程、决策科学、机器学习和研究科学等。 ### 1.1 技能获取途径 技能获取可通过多种方式实现: - **教育途径**:包括攻读学位,如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申请学术项目时,需考虑学校选择、入学要求等因素。 - **训练营**:提供项目式学习,可在短时间内获得相关技能,但需考虑成本和项目选择。 - **在线课程**:如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OOCs),提供灵活

数据聚类在金融领域的应用与实践

# 数据聚类在金融领域的应用与实践 ## 1. 随机块模型的谱聚类 谱聚类分类模型可分为判别式模型和生成式模型。当邻接矩阵可直接观测时,谱聚类分类模型属于判别式模型,它基于现有数据创建关系图。而生成式模型中,邻接矩阵不可观测,而是通过单个网络元素之间的条件关系概率性地开发和推导得出。 随机块模型是最流行的生成式模型之一,由Holland、Laskey和Leinhardt于1983年首次提出。Rohe、Chatterjee和Yu概述了分类方法,Lei和Rinaldo推导了该过程的性能界限,包括误分类率。随机块模型谱聚类是当前活跃的研究领域,其最新研究方向包括探索该模型如何放宽K - 均值聚类

认知训练:提升大脑健康的有效途径

### 认知训练:提升大脑健康的有效途径 #### 认知训练概述 认知训练是主要的认知干预方法之一,旨在对不同的认知领域和认知过程进行训练。它能有效改善受试者的认知功能,增强认知储备。根据训练针对的领域数量,可分为单领域训练和多领域训练;训练形式有纸质和基于计算机两种。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一些认知训练程序能够自动安排和调整适合提高个体受训者表现的训练计划。 多数认知领域具有可塑性,即一个认知领域的训练任务能提高受试者在该领域原始任务和其他未训练任务上的表现。认知训练的效果还具有可迁移性,能在其他未训练的认知领域产生作用。目前,认知干预被认为是药物治疗的有效补充,既适用于痴呆患者,尤其

抗泄漏认证加密技术解析

# 抗泄漏认证加密技术解析 ## 1. 基本概念定义 ### 1.1 伪随机生成器(PRG) 伪随机生成器 $G: S \times N \to \{0, 1\}^*$ 是一个重要的密码学概念,其中 $S$ 是种子空间。对于任意仅对 $G$ 进行一次查询的敌手 $A$,其对应的 PRG 优势定义为: $Adv_{G}^{PRG}(A) = 2 Pr[PRG^A \Rightarrow true] - 1$ PRG 安全游戏如下: ```plaintext Game PRG b ←$ {0, 1} b′ ←A^G() return (b′ = b) oracle G(L) if b

基于置信序列的风险限制审计

# 基于置信序列的风险限制审计 ## 1. 风险限制审计基础 在选举审计场景中,我们将投票数据进行编码。把给 Alice 的投票编码为 1,给 Bob 的投票编码为 0,无效投票编码为 1/2,得到数字列表 $\{x_1, \ldots, x_N\}$。设 $\mu^\star := \frac{1}{N}\sum_{i = 1}^{N} x_i$,$(C_t)_{t = 1}^{N}$ 是 $\mu^\star$ 的 $(1 - \alpha)$ 置信序列。若要审计 “Alice 击败 Bob” 这一断言,令 $u = 1$,$A = (1/2, 1]$。我们可以无放回地依次抽样 $X_1

虚拟现实与移动应用中的认证安全:挑战与机遇

### 虚拟现实与移动应用中的认证安全:挑战与机遇 在当今数字化时代,虚拟现实(VR)和移动应用中的身份认证安全问题愈发重要。本文将深入探讨VR认证方法的可用性,以及移动应用中面部识别系统的安全性,揭示其中存在的问题和潜在的解决方案。 #### 虚拟现实认证方法的可用性 在VR环境中,传统的认证方法如PIN码可能效果不佳。研究表明,登录时间差异会影响可用性得分,若将已建立的PIN码转移到VR空间,性能会显著下降,降低可用性。这是因为在沉浸式VR世界中,用户更喜欢更自然的交互方式,如基于手势的认证。 参与者的反馈显示,他们更倾向于基于手势的认证方式,这强调了修改认证方法以适应VR特定需求并

机器学习模型训练与高效预测API构建

### 机器学习模型训练与高效预测 API 构建 #### 1. 支持向量机(SVM)基础 在简单的分类问题中,我们希望将样本分为两个类别。直观上,对于一些随机生成的数据,找到一条直线来清晰地分隔这两个类别似乎很简单,但实际上有很多不同的解决方案。 SVM 的做法是在每个可能的分类器周围绘制一个边界,直到最近的点。最大化这个边界的分类器将被选作我们的模型。与边界接触的两个样本就是支持向量。 在现实世界中,数据往往不是线性可分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SVM 通过对数据应用核函数将数据集投影到更高的维度。核函数可以计算每对点之间的相似度,在新的维度中,相似的点靠近,不相似的点远离。例如,径向基

医疗科技融合创新:从AI到可穿戴设备的全面探索

# 医疗科技融合创新:从AI到可穿戴设备的全面探索 ## 1. 可穿戴设备与医疗监测 可穿戴设备在医疗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涵盖了医疗监测、健康与运动监测等多个方面。其解剖结构包括传感器技术、连接与数据传输、设计与人体工程学以及电源管理和电池寿命等要素。 ### 1.1 可穿戴设备的解剖结构 - **传感器技术**:可穿戴设备配备了多种传感器,如加速度计、陀螺仪、光学传感器、ECG传感器等,用于监测人体的各种生理参数,如心率、血压、运动状态等。 - **连接与数据传输**:通过蓝牙、Wi-Fi、蜂窝网络等方式实现数据的传输,确保数据能够及时准确地传输到相关设备或平台。 - **设计与人体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