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视觉与强化学习及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融合
立即解锁
发布时间: 2025-09-01 01:57:55 阅读量: 4 订阅数: 12 AIGC 

# 计算机视觉与强化学习及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融合
## 1. 计算机视觉与强化学习的结合
### 1.1 状态动作值计算与Q表更新
在给定状态下,我们需要计算各种动作的价值。通过使用在给定状态下采取动作的折扣值,智能体可以更新Q表。然而,当状态数量众多时,Q表的使用变得不可行。
### 1.2 深度Q网络的应用
为了解决状态数量过多的问题,我们可以利用深度Q网络(DQN)。以下是一些具体的应用场景:
- **玩Pong游戏**:构建基于固定目标的DQN智能体,使其学习如何玩Pong游戏。
- **自动驾驶**:使用CARLA模拟器,借助基于固定目标的DQN实现自动驾驶。
值得注意的是,深度Q学习可以使用几乎相同的代码来学习不同的任务,如CartPole平衡、玩Pong游戏和自动驾驶导航。
### 1.3 相关问题思考
下面是一些关于计算机视觉与强化学习结合的常见问题:
1. 智能体如何计算给定状态的价值?
2. Q表是如何填充的?
3. 为什么在状态 - 动作值计算中需要折扣因子?
4. 为什么需要探索 - 利用策略?
5. 为什么需要使用深度Q学习?
6. 如何使用深度Q学习计算给定状态 - 动作组合的价值?
7. 一旦智能体在CartPole环境中最大化了奖励,是否有可能在以后学习到次优策略?
## 2. 计算机视觉与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结合
### 2.1 引入Transformer
在自然语言处理(NLP)中,Transformer有助于生成能根据上下文(周围单词)最佳描述单词的表示(单词/向量嵌入)。与循环神经网络(RNN)和长短期记忆(LSTM)架构相比,Transformer解决了以下两个主要限制:
- 单词嵌入不依赖于单词出现的上下文。
- 训练期间隐藏状态的计算是顺序进行的,导致处理文本的时间较长。
Transformer的优势包括:
- 能够在大量数据语料库上进行预训练。
- 可以微调以适应各种下游任务,包括视觉任务。
- 可以在各种架构(仅编码器、仅解码器或编码器 - 解码器架构)中利用中间状态/隐藏状态。
- 与RNN的顺序训练相比,能够并行训练Transformer输出。
### 2.2 Transformer基础
以英语到法语的机器翻译为例,Transformer架构由编码器和解码器组成。
#### 2.2.1 编码器块
- **分词**:对输入的英文句子进行分词,使用字节对编码(Byte Pair Encoding),避免出现未知单词,并为每个标记关联一个嵌入。
- **自注意力模块**:自注意力模块是Transformer的核心,它接收三个二维矩阵(查询Q、键K和值V矩阵)作为输入。具体步骤如下:
1. 将每个输入嵌入转换为Q、K和V向量。
2. 使用多头方法将这些向量拆分为更小的“头”。
3. 在每个头中,进行键转置和查询矩阵的矩阵乘法,然后除以向量维度的平方根,并通过softmax激活。
4. 将上一步的输出与值矩阵进行矩阵乘法,得到自注意力操作的输出。
5. 使用concat层组合所有头的输出。
6. 将多头注意力的输出通过残差块,先将输入和输出相加,然后进行归一化。
7. 通过线性网络得到与输入维度相似的输出。
以下是自注意力计算的公式:
\[Attention(Q, K, V) = softmax(\frac{QK^T}{\sqrt{d_k}})V\]
其中,$d$ 指向量的维度,$k$ 表示头的索引。
#### 2.2.2 解码器块
解码器块与编码器块类似,但有两个额外的部分:
- **掩码多头注意力**:在计算给定时间步的标记注意力时,掩码未来时间步的标记,避免网络偷看未来标记。
- **交叉注意力**:编码器的键和值矩阵用作解码器交叉头注意力的键和查询输入,而值输入由神经网络独立学习。
此外,为了让网络理解输入序列中单词的顺序,需要为每个输入添加位置编码。
在PyTorch中创建Transformer网络非常简单:
```python
from torch import nn
transformer = nn.Transformer(hidden_dim, nheads, num_encoder_layers, num_decoder_layers)
```
其中,`hidden_dim` 是嵌入的大小,`nheads` 是多头自注意力中的头数,`num_encoder_layers` 和 `num_decoder_layers` 分别是网络中编码和解码块的数量。
### 2.3 Vision Transformer(ViT)
#### 2.3.1 ViT工作原理
ViT的工作流程如下:
1. 从图像中提取多个补丁。例如,将一个300x300的图像提取为9个100x100的补丁。
2. 将每个补丁展平,并通过线性投影。
3. 添加与补丁对应的位置嵌入,并初始化一个类标记,用于最终的图像分类。
4. 将所有嵌入通过Transformer编码器。
5. 根据要解决的问题附加最终头部。在图像分类的情况下,仅为分类(CLS)标记附加线性层,其余补丁的输出可用于下游任务,如目标识别或图像字幕。
#### 2.3.2 实现ViT
我们将在猫和狗的数据集上实现ViT,具体步骤如下:
1. **安装和导入所需包**:
```python
%pip install -U torch-snippets transformers kaggle
from torch_snippets import *
from transformers import ViTModel, ViTConfig
from torch.optim import Adam
model_checkpoint = 'google/vit-base-patch16-224-in21k'
```
2. **导入数据集**:
```python
%%writefile kaggle.json
{"username":"xx", "key":"xx"}
!mkdir -p ~/.kaggle
!cp kaggle.json ~/.kaggle/
!chmod 600 /root/.kaggle/kaggle.json
!kaggle datasets download -d tongpython/cat-and-dog
!unzip cat-and-dog.zip
```
3. **指定训练数据位置**:
```python
train_data_dir = 'training_set/training_set'
test_data_dir = 'test_set/test_set'
```
4. **指定数据集类**:
```python
class CatsDogs(Dataset):
def __init__(self, folder):
cats = glob(folder+'/cats/*.jpg')
dogs = glob(folde
```
0
0
复制全文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