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工智能与作者身份:浪漫主义视角下的AI作者之死
下载需积分: 10 | 620KB |
更新于2024-07-09
| 127 浏览量 | 举报
收藏
"这篇文章探讨了人工智能(AI)作为作者的概念,以及这是否应该改变我们对作者身份的理解。文章指出,作者身份的定义不应基于技术进步,而是基于对作者身份本质的哲学思考。浪漫主义作家的形象被用来批判AI作者的概念,因为AI缺乏人类作者所具有的社会性和对话性质。作者提出,作者身份应被视为一种社会交流行为,强调自我与社会关系的培养。本文的讨论超出了版权法的范畴,触及到法律如何规范人工智能在人际关系中的角色。"
在《AI作者之死》这篇研究论文中,作者Carys Craig和Ian Kerr质疑了将AI视为创作者的合理性。他们认为,尽管AI能够生成复杂的代码和文本,但这并不足以使AI具备传统意义上的作者身份。文章指出,AI作者的概念建立在一个错误的基础之上,即错误地将作者身份与机器的能力、智能或复杂性等同起来。他们引用浪漫主义作家的形象,强调作者身份不仅是个人才华的表现,还包含了社会互动和对话的元素,这是目前的AI无法复制的。
论文介绍了浪漫主义作家的形象,作为理解作者身份的一个视角。浪漫主义作家被认为是独立的、富有创造力的个体,他们的作品体现了个人情感和独特视角。然而,AI无法拥有这种自我意识和社会联系,因此,从存在主义的角度来看,AI无法成为真正的作者。作者身份的本体论问题成为了讨论的核心,他们提倡将作者身份看作是一种社会交流的行为,而不是仅仅关注原创性或实用性。
此外,文章提到了版权法的教义难题,指出对AI作者身份的探讨不仅仅是技术或法律层面的问题,更是涉及到AI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哲学问题。未来的法律需要思考如何处理AI与人之间的关系,而不只是简单地将其作品纳入版权法的保护范围。
论文通过例子,如完全由AI编写的小说《太阳春》,展示了AI生成的文本可能具有创新性,但仍然缺乏人类作者的深度和情感连接。LSTM神经网络虽然能生成剧本,但它缺乏创造过程中的社会和文化背景,这进一步支持了作者关于AI作者身份的论点。
这篇论文挑战了传统的作者身份观念,呼吁对AI的创作活动进行更深入的哲学反思,强调了社会交互和人类关系在创作过程中的重要性。这不仅对版权法有启示,也对人工智能伦理学和未来的人机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关推荐










weixin_38499336
- 粉丝: 8
最新资源
- C#编程实战:打造MP3播放器与进度条等小例子
- PDF2CAD v6.0:PDF转CAD格式的高效软件
- 深入解析Java编程中的小和尚工作原理
- 手写文字检测与识别系统实现:BrainNet神经网络教程
- ASP代码实现身份证号识别生日功能
- C#案例导航:深入图书管理系统开发
- 8051单片机C语言编程:全面教程与实例解析
- PDM文件高效阅读器解决方案
- 深入理解Asp.net 2.0模块一的核心原理
- 探索JavaScript与DHTML在CSS特效中的应用
- MagicVC7To6:图形化VC7转VC6工程转换工具
- SAP IDES安装实战:步骤指南与图解
- ASP.NET网上书店毕业设计源码下载
- 三层结构购物网源代码参考与技术文档
- ASP.NET图书租赁系统源码解析
- SQL SERVER习题精选:简述与综合题解析
- Inno Setup中文版PDF帮助文档详解
- Java打造简易浏览器的技术探究与实现
- 最新版本.NET文档生成工具2.1发布!
- JXL文件批量导入与处理操作指南
- 深入学习硬件基础:《硬件DC基础》详尽解读
- VC++实现汉字识别与学习功能解析
- 深入解析J2ME平台上的RPG游戏《Tales of Youxi》代码
- VB语言实现的人事管理系统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