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系统聚类法与k均值聚类法的实现与分析
版权申诉
9KB |
更新于2024-12-15
| 26 浏览量 | 举报
收藏
系统聚类法与k均值聚类法是数据分析中常见的两种聚类技术,它们被广泛应用于无监督学习,用于将数据集中的样本点根据相似性划分为若干个簇。以下详细阐述这两种方法的原理、流程、优缺点以及与距离度量的关系。
1. 系统聚类法:
系统聚类法是一种层次聚类方法,其基本思想是先将每个样本点各自视为一个簇,然后根据某种准则逐步合并这些簇,直到所有的簇合并为一个簇或者达到预定的簇的数量为止。系统聚类法主要可以分为凝聚法(自底向上)和分裂法(自顶向下)。
凝聚法:
- 初始状态:每个样本点都是一个单独的簇。
- 合并过程:计算任意两个簇之间的距离,将距离最近的两个簇合并为一个簇。
- 重复合并:重新计算新形成的簇与其它簇之间的距离,再次合并最近的簇,直到满足停止条件。
分裂法:
- 初始状态:将所有样本点合并为一个簇。
- 拆分过程:计算簇内各点之间的距离,如果某簇内部距离大于阈值,则将该簇拆分成更小的簇。
- 重复拆分:继续拆分直到满足停止条件。
系统聚类法的优点是方法直观,可以形成直观的树状图(谱系图)来表示样本的聚集情况;缺点是对大数据集效率不高,且最终的簇划分高度依赖于距离度量的选择。
2. k均值聚类法:
k均值聚类法是一种划分型聚类方法,旨在将n个数据点划分为k个簇,使得每个数据点属于离它最近的中心点所代表的簇,最小化簇内误差平方和。k均值聚类的基本步骤如下:
- 初始状态:随机选择k个数据点作为初始的聚类中心。
- 分配步骤:将每个数据点分配给最近的聚类中心,形成k个簇。
- 更新步骤:重新计算每个簇的中心点(通常是簇内所有点的平均值)。
- 迭代过程:重复分配和更新步骤,直至聚类中心不再发生变化。
k均值聚类法的优点是简单易行,适用于大数据集,且算法容易理解;缺点是结果受到初始中心点选择的影响较大,容易陷入局部最优,且对于噪声和离群点敏感。
距离度量:
聚类算法中常用的两种距离度量为L1距离(曼哈顿距离)和L2距离(欧几里得距离)。L2距离通常比L1距离更常见,因为它可以度量两点之间直线距离,并在优化过程中得到最小距离的直观解释。在本文件描述中提到使用L2距离,以减少每个数据点到聚类中心的距离之和,是一种常见的距离度量方法。
优缺点分析:
系统聚类法的优点在于其层次结构的直观性和适应性强,适用于各类样本分布;缺点是计算复杂度较高,且容易受到离群点的影响。k均值聚类法的优点是速度快、实现简单,但缺点是对初始中心点和离群点敏感,且无法确保找到全局最优解。
在实际应用中,选择合适的聚类算法需要考虑数据的特点和聚类的目标。系统聚类法适合于需要层次结构的情况,而k均值聚类法则适合于需要快速得到结果的场景。
需要注意的是,聚类分析是一个探索性的数据分析方法,结果往往需要结合具体业务背景和领域知识来解释和验证。错误的簇划分可能是由于数据本身的特性或聚类算法选择不当引起的,因此,在进行聚类分析时,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和选择合适的参数至关重要。
相关推荐

野生的狒狒
- 粉丝: 3491
最新资源
- LDA全面学习指南:从基础知识到深入探索
- J-LINK固件升级教程:Keil uVision5适配指南
- Apache Tomcat 9.0.2 绿色版特性介绍
- LabVIEW实现CAN通讯:USB、TCP/UDP协议详解
- Redis缓存使用封装及示例Demo解析
- 深入解析JAVA版飞机大战源代码
- 微信支付在HTML5手机浏览器的应用研究
- YH-340 USB转串口驱动:解决COM端口识别问题
- Java实现Excel批量导入的jar包资源大全
- 微信小程序开发工具打造的创意涂色应用
- Java实现验证码生成技术详解
- C# SQLite for .NET 4.5.1 x64/x86快速下载指南
- 大馒头聊天室:.Net4.0下开源网络通讯工具
- wifidog 门户认证源代码解读
- K-SVD算法C++实现详解及项目构建指导
- 全面覆盖!500套安卓应用源代码集锦
- 掌握SuperMap iObjects .NET 7C节点动画制作技巧
- qiplus3插件:轻松实现PDF拼版功能
- 深入理解LSP分层服务提供者源码与安装
- 实现仿淘宝滑块验证的jquery插件
- Delphi2007开发WebService客户端教程
- TrueCrypt:保障硬盘数据安全的加密工具
- 从入门到精通:Python 密集知识点详解
- 64位Redis 3.2在Windows系统中的安装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