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入解析ConcurrentLinkedQueue源码实现原理
下载需积分: 10 | 144KB |
更新于2025-04-22
| 64 浏览量 | 举报
收藏
ConcurrentLinkedQueue是Java中一个线程安全的队列,它是基于链接节点的,支持并发访问。本文将通过源码分析的方式,探讨ConcurrentLinkedQueue内部的工作原理以及它的主要实现细节。
### ConcurrentLinkedQueue源码分析
#### 核心概念
ConcurrentLinkedQueue是Java.util.concurrent包中的一个类,主要用于在多线程环境下提供一个高并发的线程安全队列。它属于非阻塞队列的一种,通常适用于生产者-消费者场景,在这种场景中,队列的节点被多个生产者线程添加,同时被多个消费者线程消费。
#### 关键属性
在深入源码前,我们先了解ConcurrentLinkedQueue的几个关键属性:
- `head`:队列的头部节点,队列中第一个有效节点,新加入的元素都会加入到这个节点之后。
- `tail`:队列的尾部节点,表示队列中最后一个有效节点。
这些属性都是volatile类型,确保了多线程环境下对于队列头尾节点的可见性。
#### 节点结构
ConcurrentLinkedQueue中的节点是使用内部类`Node`实现的,每个节点都包含两个重要的属性:`item`和`next`。其中`item`用于存储节点的数据,`next`用于指向队列中的下一个节点。
```java
private static class Node<E> {
volatile E item;
volatile Node<E> next;
Node(E item) {
UNSAFE.putObject(this, itemOffset, item);
}
}
```
#### 入队操作(offer)
入队操作是指向队列尾部添加元素,ConcurrentLinkedQueue中添加元素使用的是`offer(E e)`方法,它会返回一个布尔值表示操作是否成功。
```java
public boolean offer(E e) {
checkNotNull(e);
final Node<E> newNode = new Node<E>(e);
for (Node<E> t = tail, p = t;;) {
Node<E> q = p.next;
if (q == null) {
if (p.casNext(null, newNode)) {
if (p != t)
casTail(t, newNode);
return true;
}
}
else if (p == q)
p = (t != (t = tail)) ? t : head;
else
p = p.next;
}
}
```
该方法使用了自旋和CAS(Compare-And-Swap)操作,这是ConcurrentLinkedQueue实现线程安全的关键所在。通过CAS操作可以原子性地更新链表的节点,而不需要使用锁机制。
#### 出队操作(poll)
出队操作是指从队列头部移除元素,ConcurrentLinkedQueue中移除元素使用的是`poll()`方法。
```java
public E poll() {
restartFromHead:
for (;;) {
for (Node<E> h = head, p = h, q;;) {
E item = p.item;
if (item != null && p.casItem(item, null)) {
if (p != h)
casHead(h, q != null ? q : p);
return item;
}
else if ((q = p.next) == null) {
casTail(p, p);
return null;
}
else if (p == q)
continue restartFromHead;
else
p = p.next;
}
}
}
```
`poll()`方法同样使用了自旋和CAS操作,确保在多线程环境下安全地从队列中移除元素。如果队列头部元素为null,则表示队列为空,返回null;否则,将头部元素设置为null,并返回原头部元素。
#### 遍历操作(iterator)
ConcurrentLinkedQueue还提供了一个非阻塞的迭代器,其使用方式和其他集合类相同,但要注意的是,由于ConcurrentLinkedQueue的结构可以在遍历过程中变化,所以它的迭代器是弱一致的。
```java
public Iterator<E> iterator() {
return new Itr();
}
private class Itr implements Iterator<E> {
private Node<E> nextNode;
private E nextItem;
private Node<E> lastRet;
private int nextIndex;
Itr() {
advance();
}
...
}
```
迭代器在遍历时,会不断调用`advance()`方法来获取下一个元素,该方法内部同样使用了自旋和CAS操作。
#### 总结
ConcurrentLinkedQueue通过使用volatile修饰关键节点以及利用CAS操作,实现了多线程环境下的无锁并发访问。它的入队和出队操作都是非阻塞的,并且是无界队列,意味着它不会因为达到容量限制而阻塞线程。ConcurrentLinkedQueue的这些特性使得它非常适合用在多生产者和多消费者场景下,尤其是当对性能要求较高,同时又希望队列操作是线程安全的情况下。
相关推荐










勤径苦舟
- 粉丝: 1123
最新资源
- Java语言实现的简易计算器学习指南
- LCD点阵提取工具:单片机开发者的实用软件
- 《数据结构(C语言版)》习题集全面答案解析
- 基于.NET的分词系统测试程序开发与应用
- DataGridView 分页实现与完整源码解析
- 远程控制资料整理与参考指南
- 企业产供销管理系统的Web解决方案
- C++对象存储技术:命令模式与关系数据库的融合
- JFreeChart图表绘制示例:曲线与柱状图展示
- orge 3D引擎学习笔记:掌握Directx与OpenGL
- 苏沈小雨教你深入学习CSS样式单
- 在线浏览FLV文件的FLViewer工具使用指南
- C++开发的大厦物业管理系统:运行及源码可查
- 《Beginning Linux Programming, Third Edition》英文版下载
- C语言编程案例:入门到高级游戏开发
- 深入解析与优化Linux系统的启动过程
- VC定时关机程序实现方法详解
- C++高级编程技巧深入解析
- Cognos 8入门教程官方Flash动画解析
- GCC C编译器在BF561平台的移植及使用指南
- WebLogic服务器完整使用指南
- naofantian的HTML和CSS学习笔记分享
- S3C44b0x嵌入式系统中uCOSII源程序成功移植
- VC源码实现:将H.264解压算法封装成DLL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