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母体分离图方法:EM算法在沉积物粒度分析的应用
349KB |
更新于2024-09-03
| 61 浏览量 | 举报
收藏
"EM算法在沉积物粒度分析中的应用,郑海龙,吴见,Quzheng(1989,1990)提出了母体分离图作为粒度表征的新方法,纠正了Visher概率图法的错误。本文讨论了混合正态分布和期望值最大化(EM)算法在获取相关参数中的应用。"
沉积物粒度分析是地质学和环境科学中重要的研究领域,用于理解沉积环境和地球历史。Visher概率图法曾被广泛采用,它基于粒度累积频率在对数-概率坐标下的线性分布来识别不同的搬运机制。然而,Quzheng(1989,1990)揭示了这种方法的局限性,指出一条直线并不能必然代表单一的正态分布,而是可能由多个正态分布的混合构成。因此,他提出了母体分离图,这是一种更为准确地表征复杂粒度分布的方法。
母体分离图通过混合正态分布的概念,能够更好地识别和解析沉积物中不同来源和搬运过程的粒度组成。混合正态分布假设沉积物粒度数据是由多个正态分布子体混合而成,每个子体对应于特定的沉积条件或机制。为了估计这些混合分布的参数,如均值和方差,文章中提到了期望值最大化(EM)算法。EM算法是一种迭代方法,用于处理含有隐藏变量的概率模型,如混合正态分布,在不知道每个观测值属于哪个子分布的情况下,逐步优化参数估计。
在应用EM算法时,首先假设粒度数据来自多个正态分布,然后通过迭代过程更新每个子分布的均值和方差,直到参数估计收敛。这一过程使得可以绘制出母体分离图,其中包含了样本频率曲线、混合分布函数曲线以及各个组成成分的密度函数曲线,提供了一个更直观且全面的粒度分布视图。
通过母体分离图,科学家可以更加精确地分析沉积物的成因和沉积环境变化。例如,图1展示了两个累积概率曲线和相关统计图,揭示了粒度分布的复杂性,这有助于地质学家深入理解沉积过程,如风化、侵蚀、搬运和沉积等。此外,这种方法还可以应用于环境监测,帮助评估河流健康状态、气候变化对沉积物的影响,甚至在石油勘探等领域提供关键信息。
EM算法结合母体分离图提供了一种强大的工具,不仅纠正了Visher概率图法的错误,还提升了沉积物粒度分析的准确性。这种技术的运用对于深入探究地球表面过程、恢复古环境以及预测未来环境变化具有重大意义。
相关推荐








weixin_38530202
- 粉丝: 2
最新资源
- APMServ 5.2.0:一站式网站服务器解决方案
- C++实现分类查找算法在操作系统进程调度中的应用
- WPF魔方程序开发详解
- 深入浅出Struts2框架开发与实例应用指南
- grub4dos内置菜单编辑器使用与下载指南
- 全面掌握JUnit API:Java测试工具详解
- 深入理解J2EE 1.4教程:全面学习指南
- HTML入门基础学习资料汇总
- Java与XQuery结合Saxon库的实践指南
- Java面向对象编程实战:门禁系统示例
- JSP技术构建的高效在线相册系统
- 精选三款最佳编程编辑器
- 网站开发必备:精选1500个素材图片收藏
- Java实现多功能时钟程序源代码解析
- JavaScript常用验证脚本库dateutil.js介绍
- 修复文字服务错误:关闭高级文字服务程序
- 北大青鸟ACCP5.0 XML课件下载指南
- 《同济版线性代数习题答案集》详解指南
- Delphi初学者必学的发声函数源码解析
- Java宾馆管理系统课程设计分享
- JAVA小游戏源码分享:连连看与拼图
- 掌握计算机专业英语词汇,助力阅读原版书籍
- ASP.NET初学者实用代码演示与教程
- VC++与OpenGL结合的图形学实验报告要点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