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動態 五次可以活下來的機會 她為什麼一次都沒抓住?長榮空服員之死真相 年輕空服員執勤後猝逝,揭示航空業系統性問題。因薪資結構、人情壓力與成本考量,致五個救命環節失靈。人人選擇「賭一把」,犧牲年輕生命,釀成可避免的悲劇。 Webber Lo 羅弘旭 Oct 15, 2025, 08:00 AM
商業動態 當成本至上成為企業文化 長榮空姐之死就不是特例 長榮空服員猝逝案揭示其成本凌駕生命的企業文化。高風險派飛與懲罰性請假制度,迫使員工帶病上班、噤聲求助。當安全機制因「忍耐」文化而失靈,悲劇的發生便非偶然,而是系統性問題的必然結果。 Webber Lo 羅弘旭 Oct 15, 2025, 02:00 PM
投資理財 前央行官員揭密:Z世代靠這5招在不公平體系中累積財富 經濟學家暨美前央行官員McWilliams稱,Z世代與千禧世代可透過掌握金錢來打破不利的系統。 他建議專注於收入、利率與紀律,深入而非廣泛地學習,以在被操縱的市場中勝出。 Thibault Spirlet Oct 13, 2025, 11:46 AM
文化娛樂 被懷疑是AI寫的?職場寫作者陷入「AI冒牌者症候群」 努力證明自己是人類! AI 寫作氾濫引發「AI 冒牌症後群」。為證明自己是人類,寫作者避免完美修辭,瑕疵與錯字竟成真實象徵,徹底改變了職場的寫作與溝通方式。 Jack Buehrer Oct 14, 2025, 11:00 AM
商業動態 OpenAI 要蓋「星際之門(Stargate)」:5000億美元打造 AI 資料中心 耗電量比一整座紐約市還高 OpenAI 推動「星際之門」(Stargate)巨型 AI 資料中心計畫,預計耗資 4000 億美元、電力需求達 7 吉瓦。此計畫旨在建構支援未來 AI 發展所需之龐大運算基礎設施,其能源與資金規模均引發業界高度關注。 Max Adams Oct 18, 2025, 07:56 PM
投資理財 高盛交易員駁「泡沫論」:AI 股上漲靠實力,不靠炒作 高盛交易員指 AI 股並非泡沫,其論點基於三點:估值較網路泡沫時期合理、資金流入穩定,及消費者韌性強健。雖市場或有短期回調,但非系統性崩盤。 Nora Redmond Oct 18, 2025, 05:49 PM
新創科技 Figma執行長:有了AI,人人都是產品長 Figma執行長指出,AI正促使專業職能界線模糊化,導致角色轉變與融合。AI 工具使非專業人員得以執行跨領域任務,加速通才化趨勢。未來,具備特定專長的跨領域「產品建造者」將成為常態。 Henry Chandonnet Oct 18, 2025, 02:52 PM
商業動態 你的工作會被AI搶走嗎?摩根大通警告:AI正取代白領階層!近半勞工恐難倖免 摩根大通示警,AI正取代白領知識工作者,恐引發「無就業復甦」。此趨勢威脅佔美國就業45%的勞工,其結構性失業風險可能導致黯淡的勞動市場衰退,為經濟構成巨大風險。 Jennifer Sor Oct 18, 2025, 08:00 AM
職涯發展 牛津研究揭示AI世代學習斷層:學生反應更快、思考更淺 六成青少年承認AI削弱能力 牛津研究指,青少年用 AI 雖能加速學習,卻喪失批判思考深度。多數學生依賴 AI,但六成認為技能受損,且難以判斷資訊真偽。此「合成認知」現象,在教育上形成速度與深度間的挑戰。 Thibault Spirlet Oct 17, 2025, 08:30 PM
新創科技 我們只有6個人,卻能做到百人團隊的事!25歲創業家親揭AI新創勝利法則 有了AI,我可以快速學會任何基本知識,讓小團隊行動力更高。我們在招募上也特別謹慎。多數公司喜歡那些在某個職能上不可取代的專家,但小團隊更重視的是另一種特質:能快速學會新技能、將流程系統化,然後轉向下一個任務的人。 Agnes Applegate Oct 17, 2025, 07:39 PM
商業動態 【台積電法說會】投資AI有風險嗎?魏哲家:觀察「客戶的客戶」就對了! 台積電公布最新財報,單季營收達331億美元,毛利率59.5%,表現優於預期。2奈米製程已開始量產,由強勁的AI需求驅動,產能持續吃緊。公司看好第四季營運,並將持續投資台灣及全球先進製程。 陳涵書 Oct 17, 2025, 05:00 PM
政經局勢 美國政府停擺,但私人信貸比過往更加忙碌? 政府關門反使業務需求增加?私人資本 Grays Peak Capital表示在美國政府關門期間,其為與政府合作的合約商提供短期融資。 創辦人Scott Stevens並表示,政府關門讓他取得更強的議價權力。 Bradley Saacks Oct 17, 2025, 04:33 PM
商業動態 公司內部信曝光!NBC新聞部裁員7%、計劃與MSNBC、CNBC切割 在信任危機籠罩媒體業的當下,NBC新聞反而更加倚重地方新聞資源,這在媒體領域是一個罕見的例外。 Lucia Moses Oct 17, 2025, 02:00 PM
商業動態 最新的市場動盪來源:資金緊張的美國地區性銀行 美國於10月16日因Zions等地區銀行揭露貸款問題,引發市場對信貸品質的擔憂,導致地區銀行類股全面重挫。 Samuel O'Brient Oct 17, 2025, 12:56 PM
軍事科技 直升機成獵殺利器!烏克蘭組新部隊迎戰俄軍夜襲無人機 為應對俄羅斯日益加劇的無人機威脅,烏克蘭宣布成立新直升機部隊。以更具成本效益的方式攔截敵機,支援現有防空系統,保護領空與基礎設施安全。 Jake Epstein Oct 17, 2025, 12:00 PM
文化娛樂 花瓶丈夫的困境:當女性賺得更多時,為何離婚率反而上升? 女性收入超越男性伴侶,常衝擊男方的傳統角色與自我價值,引發關係緊張。研究與案例揭示,儘管經濟現實已變,根深蒂固的性別規範仍是現代伴侶關係中,一道難以跨越的障礙。 Josie Cox Oct 17, 2025, 11:00 AM
商業動態 OpenAI 要蓋「星際之門(Stargate)」:5000億美元打造 AI 資料中心 耗電量比一整座紐約市還高 OpenAI 推動「星際之門」(Stargate)巨型 AI 資料中心計畫,預計耗資 4000 億美元、電力需求達 7 吉瓦。此計畫旨在建構支援未來 AI 發展所需之龐大運算基礎設施,其能源與資金規模均引發業界高度關注。 Max Adams Oct 18, 2025, 07:56 PM
投資理財 高盛交易員駁「泡沫論」:AI 股上漲靠實力,不靠炒作 高盛交易員指 AI 股並非泡沫,其論點基於三點:估值較網路泡沫時期合理、資金流入穩定,及消費者韌性強健。雖市場或有短期回調,但非系統性崩盤。 Nora Redmond Oct 18, 2025, 05:49 PM
新創科技 Figma執行長:有了AI,人人都是產品長 Figma執行長指出,AI正促使專業職能界線模糊化,導致角色轉變與融合。AI 工具使非專業人員得以執行跨領域任務,加速通才化趨勢。未來,具備特定專長的跨領域「產品建造者」將成為常態。 Henry Chandonnet Oct 18, 2025, 02:52 PM
商業動態 你的工作會被AI搶走嗎?摩根大通警告:AI正取代白領階層!近半勞工恐難倖免 摩根大通示警,AI正取代白領知識工作者,恐引發「無就業復甦」。此趨勢威脅佔美國就業45%的勞工,其結構性失業風險可能導致黯淡的勞動市場衰退,為經濟構成巨大風險。 Jennifer Sor Oct 18, 2025, 08:00 AM
政經局勢 美國政府停擺,但私人信貸比過往更加忙碌? 政府關門反使業務需求增加?私人資本 Grays Peak Capital表示在美國政府關門期間,其為與政府合作的合約商提供短期融資。 創辦人Scott Stevens並表示,政府關門讓他取得更強的議價權力。 Bradley Saacks Oct 17, 2025, 04:33 PM
軍事科技 無人機切斷補給動脈! 俄軍2個月狂轟烏克蘭鐵路近300次 自8月初起,俄羅斯因無人機產量提升,已對烏克蘭鐵路網發動近300次攻擊。此波攻勢鎖定火車與基礎設施,旨在破壞烏克蘭運輸命脈、干擾經濟活動並製造恐慌。 Jake Epstein Oct 14, 2025, 12:00 PM
政經局勢 川普再出招:不准走捷徑!美國擬禁中國航班美國航線飛越俄羅斯,公平競爭還是貿易報復? 美國交通部擬禁止中國籍航空在美中航線飛越俄羅斯。 該部門表示,此舉旨在為因制裁而無法使用該領空的美國籍航空,創造公平競爭環境,以解決市場不平等問題。 Taylor Rains Oct 12, 2025, 12:38 PM
政經局勢 裁員開始?白宮已確定超過4,100名員工將因持續的政府關門而被裁員 美國政府關門後,聯邦解僱隨之而來。管理與預算辦公室已證實,逾 4,100 名員工遭裁員,其他人則被迫休無薪假或無薪工作,引發嚴峻的財務壓力與經濟衝擊。 Katherine Tangalakis-Lippert , Alice Tecotzky , Juliana Kaplan , Allie Kelly Oct 11, 2025, 04:57 PM
新創科技 Figma執行長:有了AI,人人都是產品長 Figma執行長指出,AI正促使專業職能界線模糊化,導致角色轉變與融合。AI 工具使非專業人員得以執行跨領域任務,加速通才化趨勢。未來,具備特定專長的跨領域「產品建造者」將成為常態。 Henry Chandonnet Oct 18, 2025, 02:52 PM
新創科技 我們只有6個人,卻能做到百人團隊的事!25歲創業家親揭AI新創勝利法則 有了AI,我可以快速學會任何基本知識,讓小團隊行動力更高。我們在招募上也特別謹慎。多數公司喜歡那些在某個職能上不可取代的專家,但小團隊更重視的是另一種特質:能快速學會新技能、將流程系統化,然後轉向下一個任務的人。 Agnes Applegate Oct 17, 2025, 07:39 PM
軍事科技 遇事不決問AI?美軍高層開始靠聊天機器人做決策 美軍將AI導入決策,加速「OODA循環」以獲取優勢。高階指揮官已開始採用,但生成式AI伴隨資料外洩與錯誤風險,仍需審慎。 Chris Panella , Kelsey Baker Oct 17, 2025, 09:00 AM
新創科技 募資新玩法!Perplexity執行長不做簡報,改讓AI親自上場 Perplexity執行長Srinivas捨棄傳統簡報,改採自家AI進行募資。他讓投資人直接向AI提問,並用AI回覆郵件,成功募得資金。此舉不僅展現產品實力,也凸顯矽谷正興起一種新的募資趨勢。 Shubhangi Goel Oct 15, 2025, 08:30 PM
編輯精選 摩根大通花20億美元押注AI Jamie Dimon:已收回成本,未來潛力更大 摩根大通執行長Jamie Dimon指出,其20億美元AI投資已藉由節省成本回收,並稱此效益僅是開端。此番言論正值外界普遍質疑大規模AI投資能否帶來實質回報之際。 Lee Chong Ming Oct 09, 2025, 02:00 PM
編輯精選 你能撐多久不滑手機?我戒掉App一週後,焦慮消失、睡得更好、思緒更清晰 為解決手機應用程式成癮問題,作者將裝置功能簡化至僅有通話與簡訊。此措施協助其戒除數位依賴,重獲專注力與清晰思緒,並改善生活品質。 Santiago Barraza Lopez Oct 08, 2025, 07:14 PM
商業動態 從安倍學派到「非紅供應鏈」:高市早苗的新日本戰略,台灣是關鍵一環 高市早苗當選自民黨總裁,有望成日本首位女首相。她延續安倍晉三「挺台抗中」路線,主張強化國防、推動「非紅供應鏈」,預期將深化台日於國防、經濟等領域的合作關係。 陳涵書 Oct 04, 2025, 11:38 PM
商業動態 高市早苗當選自民黨總裁:日本史上首位女首相即將誕生?台日半導體合作邁入新階段 高市早苗當選日本自民黨總裁,有望成首位女首相。其友台立場與安倍派背景,預期將深化台日於半導體、非紅供應鏈的合作,共同應對地緣政治挑戰,為雙邊關係帶來新局。 陳涵書 , 林筠騏 Oct 04, 2025, 10:10 PM
投資理財 高盛交易員駁「泡沫論」:AI 股上漲靠實力,不靠炒作 高盛交易員指 AI 股並非泡沫,其論點基於三點:估值較網路泡沫時期合理、資金流入穩定,及消費者韌性強健。雖市場或有短期回調,但非系統性崩盤。 Nora Redmond Oct 18, 2025, 05:49 PM
商業動態 【台積電法說會】投資AI有風險嗎?魏哲家:觀察「客戶的客戶」就對了! 台積電公布最新財報,單季營收達331億美元,毛利率59.5%,表現優於預期。2奈米製程已開始量產,由強勁的AI需求驅動,產能持續吃緊。公司看好第四季營運,並將持續投資台灣及全球先進製程。 陳涵書 Oct 17, 2025, 05:00 PM
商業動態 最新的市場動盪來源:資金緊張的美國地區性銀行 美國於10月16日因Zions等地區銀行揭露貸款問題,引發市場對信貸品質的擔憂,導致地區銀行類股全面重挫。 Samuel O'Brient Oct 17, 2025, 12:56 PM
商業動態 華爾街交易活動回溫,大型投資銀行是否迎來「黃金時代」? 華爾街交易活動回溫,帶動大型銀行財報強勁。受惠於併購與融資計畫重啟,投行手續費普遍大幅成長,顯示市場已走出長期低迷,重返正軌。 Reed Alexander , Alex Nicoll Oct 17, 2025, 10:08 AM
商業動態 你的工作會被AI搶走嗎?摩根大通警告:AI正取代白領階層!近半勞工恐難倖免 摩根大通示警,AI正取代白領知識工作者,恐引發「無就業復甦」。此趨勢威脅佔美國就業45%的勞工,其結構性失業風險可能導致黯淡的勞動市場衰退,為經濟構成巨大風險。 Jennifer Sor Oct 18, 2025, 08:00 AM
職涯發展 牛津研究揭示AI世代學習斷層:學生反應更快、思考更淺 六成青少年承認AI削弱能力 牛津研究指,青少年用 AI 雖能加速學習,卻喪失批判思考深度。多數學生依賴 AI,但六成認為技能受損,且難以判斷資訊真偽。此「合成認知」現象,在教育上形成速度與深度間的挑戰。 Thibault Spirlet Oct 17, 2025, 08:30 PM
文化娛樂 花瓶丈夫的困境:當女性賺得更多時,為何離婚率反而上升? 女性收入超越男性伴侶,常衝擊男方的傳統角色與自我價值,引發關係緊張。研究與案例揭示,儘管經濟現實已變,根深蒂固的性別規範仍是現代伴侶關係中,一道難以跨越的障礙。 Josie Cox Oct 17, 2025, 11:00 AM
商業動態 裁員潮狂襲!AI不是兇手,「它」才是企業裁員的真正推手 劍橋教授指出,企業裁員的根本原因並非AI,而是「高度不確定性」引發的決策癱瘓。公司因恐懼犯錯而凍結人事,阻礙職涯流動與成長,並常以AI為藉口。 Thibault Spirlet Oct 14, 2025, 07:00 PM
軍事科技 直升機成獵殺利器!烏克蘭組新部隊迎戰俄軍夜襲無人機 為應對俄羅斯日益加劇的無人機威脅,烏克蘭宣布成立新直升機部隊。以更具成本效益的方式攔截敵機,支援現有防空系統,保護領空與基礎設施安全。 Jake Epstein Oct 17, 2025, 12:00 PM
軍事科技 遇事不決問AI?美軍高層開始靠聊天機器人做決策 美軍將AI導入決策,加速「OODA循環」以獲取優勢。高階指揮官已開始採用,但生成式AI伴隨資料外洩與錯誤風險,仍需審慎。 Chris Panella , Kelsey Baker Oct 17, 2025, 09:00 AM
軍事科技 當年與META不歡而散 如今攜手打造AI無人大軍 安杜里爾工業發表「鷹眼」軍用擴增實境頭戴裝置。此系統由其 Lattice AI 平台驅動,整合 Meta 顯示技術,可在士兵視野疊加關鍵資訊以增強情勢感知。該產品線將接替美國陸軍原有的 IVAS 計畫。 Julia Hornstein Oct 15, 2025, 09:00 AM
軍事科技 無人機切斷補給動脈! 俄軍2個月狂轟烏克蘭鐵路近300次 自8月初起,俄羅斯因無人機產量提升,已對烏克蘭鐵路網發動近300次攻擊。此波攻勢鎖定火車與基礎設施,旨在破壞烏克蘭運輸命脈、干擾經濟活動並製造恐慌。 Jake Epstein Oct 14, 2025, 12:00 PM
文化娛樂 花瓶丈夫的困境:當女性賺得更多時,為何離婚率反而上升? 女性收入超越男性伴侶,常衝擊男方的傳統角色與自我價值,引發關係緊張。研究與案例揭示,儘管經濟現實已變,根深蒂固的性別規範仍是現代伴侶關係中,一道難以跨越的障礙。 Josie Cox Oct 17, 2025, 11:00 AM
文化娛樂 鼎泰豐如何讓美國人愛上小籠包?第三代談傳承、TikTok 爆紅與文化堅持 鼎泰豐第三代經營者闡述北美市場策略,核心在於「傳承」與「在地化」的平衡。雖然順應市場推出雞肉品項,但堅守品牌本源,拒絕起司漢堡湯包等過度創新,以維護品牌真實性。 Aditi Bharade Oct 16, 2025, 10:53 AM
文化娛樂 美國掀韓妝爭奪戰!Sephora、Ulta搶簽獨家品牌迎戰Olive Young 韓妝熱潮席捲美國,在韓流崛起前,日本以外的亞洲美妝在全球幾乎沒有能見度。隨著韓流與韓劇的影響力,讓全球觀眾看見韓星的無瑕肌膚,進而對韓妝建立信任與信念。 Aditi Bharade Oct 16, 2025, 09:00 AM
商業動態 深夜節目被看爆卻沒錢賺?脫口秀主持人金摩揭YouTube「穩賺不賠」生意經 深夜節目觀眾轉向網路,YouTube觀看數雖高,收入卻遠不及電視。此種以高昂電視預算服務網路觀眾的商業模式難以為繼,凸顯媒體產業正處於轉型陣痛期,變革迫在眉睫。 Peter Kafka Oct 16, 2025, 08:00 AM
商業動態 美中貿易戰風雲再起?東京大學專家教企業如何應對地緣政治風險 大國對立與區域衝突日益常態化,東京大學專家川井大介指出,企業應具備戰略視角,防範台海衝突等重大風險,包含供應鏈多角化、與新興國家合作,並建立內部情蒐能力,將風險分析導入決策行動。 吉田麻美 , 高阪希 Oct 12, 2025, 06:19 PM
永續 ESG 靈長類研究與保育先驅珍古德辭世 享年91歲 開創性靈長類動物學家珍古德,其研究揭示黑猩猩會製造工具,顛覆了人與動物的界線。她晚年創立珍古德研究所,成為全球保育工作的指標,其精神與貢獻影響深遠。 Hilary Brueck Oct 02, 2025, 12:16 PM
商業動態 京城銀股東換股小虧,永豐金收購價到底貴還是便宜? 永豐金控完成合併京城銀行,總資產躍升國銀前三。此舉旨在強化南台灣市場,整合雙方在據點與客群上的互補優勢,發揮策略綜效,為永豐在中南部發展奠定基礎。 Gia劉家瑜 Oct 02, 2025, 10:00 AM
新創科技 Z世代掀起現代版「盧德運動」!為什麼他們寧願砸iPhone也要重拾真實? 近日,紐約有一場由年輕人組成的反科技集會,參與者透過砸毀科技產品等行動,批判科技成癮與數位孤立,並倡議回歸真實世界的人際連結,反思現代科技對社會的影響。 Lauren Edmonds Sep 30, 2025, 06:50 PM
職涯發展 【Gen Z職場觀-5】專訪Z世代KOL:在混亂中尋找自我 Z世代重新定義成功,重視當下幸福與自我價值。本文專訪兩位台灣Z世代創作者,分享她們如何在職場與社群中找到平衡,並在混亂世代中探索自我,建立自信。她們強調彈性、應變能力和持續學習的重要性,而非盲目追求傳統定義的穩定。 Gia劉家瑜 Sep 25, 2025, 08:00 AM
職涯發展 【Gen Z職場觀-4】專訪Z世代創業者:把焦慮化成學習燃料 兩位台灣97後創業家林上哲、林祐良,分別深耕AI教育與思辨教育,展現Z世代重視學習成長、自我實現而非單純追求穩定工作的價值觀。林上哲強調學習力與跨界能力,林祐良則關注批判性思考,兩人皆致力於賦能年輕世代應對快速變動的未來。 Gia劉家瑜 Sep 24, 2025, 08:00 AM
編輯精選 【Gen Z職場觀-3】當恐懼無法驅動工作投入,Z世代朝「自我理念」看齊 Z世代重視價值與溝通,尋求自我實現和工作意義。企業應重視勞權、彈性工作模式、透明化管理,並提供學習和發展機會,而非以恐懼驅動。 Gia劉家瑜 Sep 15, 2025, 01:17 PM
編輯精選 【Gen Z職場觀-2】平等、創新與同理,從Z世代打造起的全新職場氛圍 Z 世代重視目標明確、互動直接的職場。他們追求彈性自主,數位技能純熟,更關注個人價值實現,而非單純的組織忠誠。 Gia劉家瑜 Sep 05, 2025, 11:37 AM
商業動態 雞蛋好貴!背後問題有解嗎? 禽流感肆虐,撲殺大量家禽,美國蛋價較去年同期翻倍,每打飆漲至6美元。更令人憂心的是,疫情已蔓延至乳牛,潛在風險不容忽視。 Business Insider US Aug 31, 2025, 01:24 PM
商業動態 你吃的奇異果這麼甜,原來是這樣來!—從果園到工廠,帶你看紐西蘭產業鏈 奇異果王國紐西蘭,曾遭PSA疫情重創。科學家Russell Lowe培育新品種「陽光金果」,扭轉頹勢,如今更超越綠色奇異果,成為市場寵兒。《BUSINESS INSIDER》深入產地,揭開黃金奇異果的種植、生產與研發之路。 Business Insider US Aug 31, 2025, 03:05 AM
新創科技 洋芋片的酥脆靠這層包裝!但每年產出 600 萬噸垃圾,有解方嗎? 洋芋片包裝難回收,印度創業家將其變身時尚太陽眼鏡!複合材質包裝的演進,雖提升保存效果,卻造成回收困境。此創新思維,為廢棄物再利用提供絕佳範例。 Business Insider US Aug 31, 2025, 02:56 AM
文化娛樂 芭比、樂高、玩具車!大人也愛買玩具,撐起數十億市場商機 探討快速增長的成人玩具市場。節目將走訪美泰兒設計中心,揭示熱門玩具如芭比娃娃和風火輪小汽車的製作過程,並採訪美國各地收藏家,例如馬里蘭州的風火輪收藏家和紐約的Sonny Angel 公仔創業家。 Business Insider US Aug 30, 2025, 04:13 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