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Advertisement
  • 新創科技
  • 我們只有6個人,卻能做到百人團隊的事!25歲創業家親揭AI新創勝利法則

我們只有6個人,卻能做到百人團隊的事!25歲創業家親揭AI新創勝利法則

Oct 17, 2025, 11:39 AM [原文]
Photo Credit:Shutterstock / TPG Images

Photo Credit:Shutterstock / TPG Images

  • Sidhant Bendre共同創辦了一家最初只有四到六人營運的AI公司
  • 該公司優先運用AI來減少人力需求,維持精簡的組織規模
  • 在招募時,他會仔細評估應徵者能否善用AI,並從專家身分轉型為通才

這篇以第一人稱撰寫的文章,內容來自與Sidhant Bendre的訪談,他是一位25歲的創業家,在紐約共同創辦了一家以AI驅動的消費者軟體組合公司。他創立的Oleve公司優先採用AI技術來保持精實營運,同時以最少的員工人數進行擴張,也因為透過其模型處理大量文字數據而獲得OpenAI的肯定。以下內容經過編輯以符合篇幅與清晰度要求。

「我不知道沒有AI幫忙的創業是什麼樣子,因為從一開始,AI就深深影響了我和共同創辦人的用人策略。」

Advertisement

我們從大學時期就開始嘗試創業,2023年1月啟動了第一版的營運模式。隔年,我們正式成立了Oleve ——一間打造AI驅動消費型應用程式組合的軟體新創公司。

在這之前,我們團隊只有四個人,規模至今都沒有大幅擴張。我們可以善用AI工具,但要維持小規模運作,就必須採取一套能主動抵制「增加人手」衝動的營運原則。

有了AI,我可以快速學會任何基本知識,讓小團隊行動力更高。我們在招募上也特別謹慎。多數公司喜歡那些在某個職能上不可取代的專家,但小團隊更重視的是另一種特質:能快速學會新技能、將流程系統化,然後轉向下一個任務的人。

新人必須具備AI操作力

我們從一開始就以AI為基礎來構建公司,因此新進員工必須具備善用AI的能力。

Advertisement

當我們還在大學時創立這家公司,就已經開始用AI了。這讓我們進入市場後,對其優勢與限制有非常清楚的理解。這也是我們能順利將AI整合進日常工作流程的原因。

但如果一個人無法有效使用AI,對我們來說就可能是一個問題——因為我們很多內部系統都圍繞著AI建構。我們有一套模板程式碼庫,可套用在多種產品上,設計上也能讓單一產品進行擴展。此外,我們在行銷、分析與招聘流程中也大量使用AI。

我們招人的關鍵在於:這個人能否正確使用AI,並具備正確的心態面對它的限制。

小團隊求才關鍵:別只把AI當成替代品

我給想加入小團隊的最大建議,是要學會從「經營」角度思考,而不只是從執行面著手。有些在使用AI時犯的錯,會讓你瞬間失去加入小團隊的資格,其中一個最嚴重的錯誤是:把AI當成替代品。

Advertisement

把AI當成替代人力,而不是當作「加速器」或「槓桿」來思考,這種觀念是大忌。我們當然希望員工使用AI,但我們也看過不少人,在做面試作業時明顯只是把指令丟進ChatGPT,然後直接交出回傳結果,完全沒有批判性思考。這種行為,在小團隊裡是無法容忍的。

因為在小團隊裡,一個人的粗心可能不只是產出不好,還可能造成整個系統出錯,產生骨牌效應。我們沒有中階主管能替你收尾,也沒有空間容納那些不考慮「下一步影響」的人。

AI可以幫你產出第一版草稿,但不會告訴你這是不是正確的版本;它能解釋程式碼運作邏輯,但不會告訴你是否符合特定架構需求;它能給你選項,但不會替你做出正確判斷。

正確的AI使用方式是:用它來加速學習與執行,從而讓你有餘裕去做更高層次的思考與決策。

用AI讓專家變通才

我們只聘請專家,然後用AI讓他們變成通才。現在,只要是合格工程師,就能透過AI做出比以往更多的成果。

但這也帶來一個問題:結果不再能直接反映出技能水準。因此,我們不得不強化招聘流程,從中更仔細地辨識誰具備真正的專業能力。會操作AI本身是一種技能,但如果要推出複雜產品,員工卻缺乏背後的技術深度,那麼這種能力只是短期的。

這就是為什麼我更傾向先聘請專業人士,再透過AI將他們培養成多功能人才。如果我們要開發的產品有明確的系統架構,我們會先找出最關鍵的技術模組,然後雇用一位該領域的專家。我們知道透過AI,他可以逐步拓展工作範圍到其他平台與產品。

例如,我有位工程師原本是純後端,但現在也能處理前端專案。這主要歸功於他能透過AI即時學習,儘管我當初是為了解決特定後端問題才聘請他。

我在今年初參加一場AI工程技術會議,主題就是「小型團隊」。當時我分享了我們在Oleve用AI建立營運流程的經驗,也總結了我們開發出來的一套新時代精益創業原則。

現在的新創公司可以從一開始就設計一個全新世界——在這個世界裡,每個人都可以指揮AI代理群來完成任務。說得直白一點:每個人都能成為自己的幕僚長。

而做到這一點,不只是可能,而是完全可以實現的。

想了解最新國際商業趨勢但時間跟語言有限制?訂閱【Insider Talk】電子報,免費解鎖國外付費會員資格的深度文章!https://lihi.cc/srxQE

延伸閱讀

◎本文經 Business Insider US 授權刊登,原文發表於此,作者為Agnes Applegate

本文初稿由Business Insider TW使用AI協助翻譯,並經人工審校確認。

責任編輯:陳宜伶 / 核稿編輯:林筠騏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