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你也关注 Agent、AI 搜索、多模态、工程化等话题,一定不要错过这 100+可落地的实践案例!
10 月 23 日-10 月 25 日,QCon 全球软件开发大会将在上海举办。本次大会将聚焦 Agentic AI、具身智能、强化学习框架、端侧大模型实践、多智能体协作等热门话题,以及 AI 时代下的软件研发、可观测、开源等技术实践,邀请来自腾讯、阿里、字节跳动、华为、蚂蚁集团、小红书等企业的技术专家,和来自清华大学、北京邮电大学、浙江大学的顶尖高校讲师,和你一起重构技术认知与能力边界!
BamBot 作者 Tim Qian 已确认出席并发表题为《如何在浏览器内构建一个具身智能平台》的主题分享。近年来,AI 技术的爆发为机器人真正走进千家万户铺平了道路。我们可以看到,各类新型机器人以及具身智能模型和应用正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机器人的能力越来越强、应用场景也越来越丰富。然而,随之而来的一个现实问题却愈发凸显:不同品牌、不同类型的机器人往往采用各自不同的控制方式,而各类 AI 模型的接入、使用方法和适用场景也存在显著差异。
对于普通用户来说,真正想让机器人为自己高效工作,依然面临着较高的技术门槛。要打破这一壁垒,核心在于通过技术手段实现标准化和抽象化。比如,构建统一的控制接口、适配多种模型的通用框架,降低机器人和 AI 技术的使用门槛,让用户无需关心底层技术细节,就能便捷地调动和管理各类智能硬件和应用,真正释放具身智能的价值。本次演讲将聚焦于如何基于浏览器构建一个面向多种机器人和 AI 模型的通用控制平台,分享其中的技术架构设计思路、关键挑战与实践经验。
Tim Qian,开源项目 BamBot 作者,其原创项目累计在 GitHub 上获得了 3w+ Star,广受开发者社区的认可。他不仅是 BamBot 的创造者,还开发了 Star-history 这一工具,该工具已被 Lerobot、Vue.js 等众多知名开源项目广泛采用。此外,他还创作了 Chat.xkcd,这是一套极具创意的卡通风格图标库。目前,他正专注于 bambot.org,致力于打造一个在浏览器中运行的机器人平台,为开发者提供更加便捷和创新的开发体验。他在本次会议的详细演讲内容如下:
演讲提纲
1. 机器人落地过程中的实际技术痛点
尽管机器人硬件和 AI 模型发展迅速,但端到端交付仍存在明显障碍
普通用户上手难度大,技术人员在实际部署时也面临以下挑战:
控制逻辑分散,强依赖代码能力,缺少统一入口
机器人品类多样,协议、接口不统一,适配成本高
控制链条复杂,涉及硬件、通信、界面多层,系统集成难度大
2. 为什么技术方案选在浏览器端
浏览器天然跨平台,避免了多端适配的重复工作
前端技术栈成熟,3D 渲染、实时通信、界面交互能力强
配合 WebAssembly、WebRTC、WebGPU 等技术,浏览器的能力边界大幅提升
可以在无需安装、即时访问的前提下,完成从仿真到控制的完整链路
3. 浏览器中的可视化与物理仿真技术挑战
高性能 3D 渲染:如何在浏览器内流畅展示机器人状态与环境
物理仿真同步:真实物理引擎的接入与前端渲染的一致性问题
数据交互:高频数据下的前后端通信优化
性能瓶颈与资源管理:浏览器环境下如何避免性能坍塌
4. 控制系统的扩展性设计
设计目标:控制通道抽象、输入方式可插拔、模型驱动灵活接入
实现方式:
控制输入统一封装,支持键盘、手柄、Web UI、AI 模型等多种输入源
模型层与控制层解耦,支持不同智能模型快速切换
统一协议设计,便于新硬件、新控制方式的接入
5. 多机器人适配方案
通过标准化控制接口屏蔽底层差异
基于能力描述和协议映射的适配层设计
结合仿真与真实硬件,形成开发、测试、部署的一体化闭环
最终目标:让技术人员专注于控制逻辑和应用开发,底层适配、协议转换透明化
您认为,这样的技术在实践过程中有哪些痛点?
性能瓶颈:浏览器虽然能力越来越强,但相比原生应用,性能仍有限制
浏览器环境下的硬件访问受限
前后端同步的复杂性 - 机器人控制涉及状态同步、仿真与真实硬件对齐、AI 模型推理结果接入
高频控制指令与状态反馈之间的网络延迟不可忽视,尤其跨网络部署时
演讲亮点
从用户需求反推技术架构,如何设计一个既符合直觉、易上手,又具备强大扩展性的具身智能平台
Web Serial 协议在机器人控制链中的应用实践,打通浏览器与真实硬件的关键技术路径
浏览器内多输入控制与 AI 驱动控制的融合设计,如何在一个统一平台下无缝切换传统控制与智能控制
听众收益
系统了解具身智能平台的架构思路、技术选型与发展趋势
获得面向实际落地的平台设计与多设备接入的工程经验
理解浏览器在机器人控制中的优势与技术边界,拓展具身智能开发思路
除此之外,本次大会还策划了多模态融合技术与创新应用、混沌工程与全链路压测实践、Data Infra for AI、Agentic AI、加速与反哺:AI 时代的可观测实践、Vibe Coding、端侧大模型的创新与应用、大模型推理的工程实践、AI 搜索技术的深水区、模型训练与微调、具身智能:当 AI 学会“动手思考”、大模型驱动的制造革命、AI4SE:软件研发提质增效实践、AI 重塑视觉创作体验、从“炫技”走向“实用”的 AI 产品、大模型驱动的智能数据分析等 20 多个专题论坛,届时将有来自不同行业、不同领域、不同企业的 100+资深专家在 QCon 上海站现场带来前沿技术洞察和一线实践经验。
现在报名即可享受 9 折优惠,单张门票立省 680 元,,详情可联系票务经理 18514549229 咨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