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ideShare a Scribd company logo
timwang.work@gmail.com 1
1
在 B2B 硬體產業
運用 Agile 與 DevOps
的實務與心法
Tim Wang
2020/09/27
Agile Hsinchu
Meetup
timwang.work@gmail.com 2
2
Tim Wang
MOXA Networking
職稱是專案(研發)主任
PO (PM)
SDET (自動測試)
SRE (開發資源 & 產品展示)
Agile & DevOps evangelist
DevOps Taiwan / DDD Taiwan 社群志工
Agile community / DevOps Taiwan 社群講者
JIRA strategy admin workbook 繁中版翻譯群
timwang.work@gmail.com 3
3
2008.01 進入職場
2019.04 取得CSPO
2013.10 兼任管理職
2015.XX 團隊試行 Scrum
2016.12 Agile Tour Taipei
2017.XX 團隊試行 DevOps
2018.09 DevOpsDays Taipei 講者
2019.05 轉職兼任產品人(PO)
2018.01 兼任SW Project Manager
2019.07 團隊試行 DevSecOps
timwang.work@gmail.com 4
4
# 遇過或處理中的問題
timwang.work@gmail.com 5
5
20年
產品維護生命期
115款
多樣化硬體產品
>700個
底層控制函式
研發部門的那些日子
timwang.work@gmail.com 6
6
客戶選定的電腦平台
Functional API (C/C++) & Examples
Kernel Driver
OO API (Python/C#) / Algorithm / Protocol
Eco-system Adaptor
PoC Application
Hardware
Products
客戶選定的作業系統
Solution Stack
Scenario
研發部門的那些日子
timwang.work@gmail.com 7
7
需求規格
散亂不清
變更
難以追溯
沉重的
技術債
散亂多變
的工具鏈
測試牽涉
系統組態
多樣的
釋出組合
訊息遲滯
透明不足
研發部門的挑戰
timwang.work@gmail.com 8
8
# 研發課升級為產品部 (但沒有 PM…)
# 團隊人數 4 → 13
# 責任多元化、期望管理變得重要
# 純手工工藝
# 沒有專案管理 (E-mail driven)
# 也沒有需求管理 (許願池式、LIFO)
# 跑過奇妙的 Scrum (有迭代沒增量)
轉職後的新挑戰
timwang.work@gmail.com 9
9
# 近一年來的 Agile/DevOps
導入行動及目的
timwang.work@gmail.com 10
10
共同規劃工作
需求統整管理
透明共享
團隊自組織
需求 Refinement
timwang.work@gmail.com 11
11
Impact Mapping Event Storming UX prototyping
引入思考模型及流程
timwang.work@gmail.com 12
12
需求統整管理
透明共享
團隊自組織
工作自主分配
Sprint Planning
timwang.work@gmail.com 13
13
# 節奏感
- 1-week sprint
- Monday planning
- Friday demo and retro.
- Daily stand-up
- Bi-weekly refinement
timwang.work@gmail.com 14
14
案
人
專案分配透明化
timwang.work@gmail.com 15
15
數據趨勢透明化
timwang.work@gmail.com 16
16
透明共享
引導回顧並行動改善
timwang.work@gmail.com 17
17
導入平台虛擬化
timwang.work@gmail.com 18
18
靜態掃描
歷史資產管理
透明共享
[目的]
掌握 Duplications
避免 Memory Leak
timwang.work@gmail.com 19
19
Design
Implement
Evaluate
Release
• 分析架構,盤點信任邊
界及確保風控對策
• 盤點外部工具使用計畫
• 進行SAST靜態掃描、取
得報告進行統合呈現
• 以 Jenkins 依照品質門
檻進行流程控制與通知
• 進行DAST動態掃描、
黑箱弱掃
• 確認開源工具授權合規、
無重大已知漏洞
• 產出 Software BOI
• 針對釋出檔案進行簽章
及/或產生 MD5 hash
• 針對可轉散佈的封裝,
以 Virustotal 確保無惡
意程式並取得整合報告
E-test
接軌 DevSecOps 引入安全開發流程 (SSDLC)
timwang.work@gmail.com 20
20
Build/Unit .Test
Kernel Driver
Build/Unit Test
API DLL
Release Signing
(non-Win10)
Pack cabinet
file (*.cab)
EV Signing
(Win10)
Submit to MS
HW Dev Center
等待回應
Generate
hash log
Pack runtime
components
(*.msi)
Build/Pack
utilities (*.msi)
Pack samples
(*.msi)
Pack installer
(exe)
Submit to
VirusTotal
等待回應
產品釋出的
Value Stream
工具鏈整合
釋出組態管理
[目的]
全面導入自動化
盤點釋出過程,找出過
程費時或前置時間
[成果]
視實際狀況可在 25 分
鐘左右產出交付檔案
節省前置作業及等待時
間約30分鐘
> 10 mins
> 10 mins
timwang.work@gmail.com 21
21
Kernel
Driver
Unit test Build
Release
Signing
(Attestation
signing)
Pack
cabinet file
Local EV
Signing
MS HDC
(傳送並等待)
API DLL Unit test Build Smoke Test
Middleware
Utility
Unit test Build Smoke Test
Component
(msi)
Generate
hash log
Pack
runtime
Pack
utilities
Installer
(exe)
連結
需要的元件
VirusTotal
(傳送並等待)
主動通知
業務單位
流程解耦合
工具鏈整合
釋出組態管理
[改進點]
- 沒彈性
- Artifacts 重複產生
- Artifacts 不易取得
[成果]
視實際狀況可在 2 ~ 16
分鐘內產出交付檔案
timwang.work@gmail.com 22
22
測試標準設備及組態 (Lab)
測試資源平台
SDET
RD
自動測試流程 服務平台
Develop
Use
測試環境與資源建置
任何人都可以
輕易發展測試
timwang.work@gmail.com 23
23
產出物管理標準化
(Artifacts)
落實版本控管
減少組態意外
timwang.work@gmail.com 24
24
Artifact Repository
Infra. Automation
待測平台 (IoT) 待測平台 (PC-based)
從交付到部署
[成效]
- 自動化設定平台組態
- 自動化測試腳本的遞
送與執行
- 整合測試帶來高信任
Continuous Delivery
Cont. Deploy
組態自動化
簡化硬體測試
timwang.work@gmail.com 25
25
效能監控與通知
timwang.work@gmail.com 26
26
測試環境
Intranet
Internet
DevOps 基礎建設
timwang.work@gmail.com 27
27
需求
設計
開發
驗證
封裝
交付
整合
確認
回饋
分享
建立開發流程
timwang.work@gmail.com 28
28
### 產品負責人(PO/PM)的責任
- 從0到1的探索、雛型實現、驗證
- 引領而非管理
- 質化分析 – 假設 – 量化回饋
- UX很重要,但很多時候你不一定有headcount去養研究員
- 從1到10、100、1000的放大迭代
- 移除阻礙,降低前置時間 (lead time)
- 找對TA,增加用戶接觸面,持續獲得回饋
- 團隊參與決策、參與感、成就感
timwang.work@gmail.com 29
29
## 產品跟雲沒有直接關連,還有搞頭嗎?
- 使用者旅程地圖(UJM)盤點,設計回饋系統
- 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擴大回饋面
- 借助雲服務建立實驗機制
產出交付
透過管道
提供到客戶端
客戶端有環境
且能夠安裝
NOC/SOC:
審核後佈署
工廠:
IT準備離線環境
數周後…
數周後…
timwang.work@gmail.com 30
30
timwang.work@gmail.com 31
31
## DevOps對產品負責人的意義?
- 加速整個 PDLC 循環
- 確保釋出品質
- 提高觸及率
- 以實際回饋數據驗證假設
timwang.work@gmail.com 32
32
## Key Takeaways
1. 建立訊息透明化的共識
2. 版控做紮實再講自動化
3. 紀錄一切值得紀錄的變更
4. 自動化一切值得自動化的工作
5. 持續觀察流程並調整
6. 思考如何減少平台的維運成本
timwang.work@gmail.com 33
33
# 軟體研發團隊在
B2B 產品公司的困境
timwang.work@gmail.com 34
34
## 去年DevOpsDays會後得到的提問…
1. 你做這些……你們 PM……?
2. 你做這些……你們 IT ……?
3. 你做這些……你們 主管……?
timwang.work@gmail.com 35
35
資訊軟體服務業佔70%
timwang.work@gmail.com 36
36
資訊及通訊傳播業 < 3%
宗教、政黨、日常維修、…
timwang.work@gmail.com 37
37
- 製造業留下的人力體系與固有經驗
- C-Phase、我們沒有要維運啊(IT才要維運)
- 倖存者偏誤
- 期望能靠突變而非演化來獲得生存能力
- 社群參加者有明顯的群聚
- 案例多樣性不足、業態經驗感覺難以複製、領域法遵限制
- Cloud Native 不只是那張 landscape,也是組織構型
timwang.work@gmail.com 38
38
「隊形」
timwang.work@gmail.com 39
39
## 組織不含 Cloud Native 的 DNA 時
- “IT” 負責的是企業運維:網路要通、電腦要
修、資安認證、盜版軟體、內部系統、工廠
生管系統…
- “IT” 不想也沒空去搞懂Dev/Ops在搞什麼,
但總歸大家最好不要惹麻煩…
Dev端要發起DevOps,
通常得兼當SRE(那條龍)
timwang.work@gmail.com 40
40
「隊形」
timwang.work@gmail.com 41
41
Waterfall
Sprint 1
Sprint 4
Box 1 Box 2 Box 5
Sprint 2
Sprint 3
Development
QA Testing
非戰鬥編組下的現實
(Non-feature team) Actual Releasable
Sprint 5
Box 3 Box 4
timwang.work@gmail.com 42
42
## 組織不含 Cloud Native 的 DNA 時
- 能夠讓 QA 與軟體工程流程充分結合的公司,
我的觀察仍是少數 (即便是純軟)
- 自動化測試開發(SDET)人才非常稀缺
- DevOps 沒起來、測試流程不連貫,敏捷很
快會卡彈
敏捷很容易得到
理所當然的失敗
timwang.work@gmail.com 43
43
## 電子業留下的 PM 特色
- 偏重專案管理
- 規格可以靠抄
- 成本優先、唯快不破
- 看似一切都有公式可循
- 原廠roadmap
- 不太需要探索與試驗 (可能也不敢..)
timwang.work@gmail.com 44
44
新產品/專案開發
文件(SRS/SAS)驅動開發
文件能抄就抄能少則少
舊產品/專案維護
技術債只修復不重構
能只改軟體就不改硬體
可行性研究
AI, Big Data, Cloud, …
Buzzword-driven
系統元件改版
作業系統、瀏覽器升級
產品硬體料件漲價/停產得換料
軟體得改但不能影響到使用情境
看見全貌 - 需求的來源?
70%維運
timwang.work@gmail.com 45
45
## B2B 與 B2C 的差異
- 有利
- 客戶對價值敏感,價值流、攬客周期較長 → 嘗試空間較大
- 生命週期長、維護成本高 → 合理降低成本、傳承知識
- 少量多樣、碎片化 → 變更、插單的應對
- 賣出 不等於 專案/產品成功 → 客戶成功 (CSM)
- 挑戰
- 客戶分歧而未必能直接接觸 → 需求、設計掌握度
- 意見領袖偏向業務體系 → 擁抱變更 vs 維持節奏感
timwang.work@gmail.com 46
46
所以,怎麼跟老闆溝通?
想想過去的成功方程式是什麼
timwang.work@gmail.com 47
47
Toyota Production System (TPS)
Just-In-Time Production (JIT)
成本(少浪費)、快、標準化
做太多
等待
輸送
加工
庫存
動作
不良品
產能太低的工人
timwang.work@gmail.com 48
48
Six Sigma
品質、去變異(少浪費)、經驗/統計
https://en.wikipedia.org/wiki/Six_Sigma
timwang.work@gmail.com 49
49
ISO 9000
數據化、流程化、全力發揮(人)
https://en.wikipedia.org/wiki/Six_Sigma
超越客戶期望
完全投入達成組織目標
為了組織利益完全投入貢獻所能
流程化管理
持續改善是持續性目標
以資料/資訊做決策
timwang.work@gmail.com 50
50
數據化、標準化
省成本、速度快、品質好
人、機、料、法、環
timwang.work@gmail.com 51
51
https://dotblogs.com.tw/jimmyyu/archive/2015/08/30/how-to-earn-the-respect.aspx
老闆在乎的事
情其實可以用
Lean及價值流
去溝通,但大
家都在講工具,
卻忘了三步工
作法的第一步
是什麼…
timwang.work@gmail.com 52
52
識別價值流
timwang.work@gmail.com 53
53
消除浪費
增強學習
延遲決定
儘快發布
下放權力
嵌入品質
全局優化
LEAN software development
timwang.work@gmail.com 54
54
https://ithelp.ithome.com.tw/articles/10203056
迭代 (Iteration) and 增量 (incremental), show don’t tell
Agile mindset
DevOps capability
timwang.work@gmail.com 55
55
Agile / DevOps 是可行的
先找到痛點,再談工具框架
timwang.work@gmail.com 56
56
# 幾個團隊轉型時的經驗
timwang.work@gmail.com 57
57
散落的 MR 與碎片化的知識
timwang.work@gmail.com 58
58
# commit to Sprint branch
# Sprint demo 後進行
# 開發團隊自由參加
# 當周未參與開發亦能跟上發展
# 消除單點瓶頸
# 提高知識流動性
Group Code Review
timwang.work@gmail.com 59
59
Sprint demo meeting
timwang.work@gmail.com 60
60
Sprint 2
Box 1 Box 2
Sprint 4
Sprint 3
Sprint 1
Box 3 Box 4
10% 20% 70%
10% 20% 70%
15% 25% 60%
20% 30% 50%
Automated regression Automated regression Automated regression
automated
Automated regression Automated regression
Automated regression
測試發展策略
UI test API test Unit test
Iterations
Test
coverage
timwang.work@gmail.com 61
61
團隊又收到新目標時
timwang.work@gmail.com 62
62
•碼農、版控
Dev
• 持續整合、自
動測試組態管理、持
續交付、持續部署、
系統架構
DevOps
•法遵、資安議題
•不要上CVSS、不要侵
權
DevSecOps
•
•商業思維、需求分析、
產品規格、合約、成本
BizDevSecOps
timwang.work@gmail.com 63
63
產品需求來源
timwang.work@gmail.com 64
64
老闆
Sales / BD
主管 / PM
基層 / RD
商機 / 價值
方案 / 需求
設計 / 架構
自動化省時
正向循環
負向循環
給開發者的建議
timwang.work@gmail.com 65
65
回饋收集
定義路線圖
方案設計
開發實作
方案驗證
行銷準備
市場發行
PMM
Mkt
PMM PdM(PO)
PdM(PO)
UX
Architect
RD
RD
QA
SDET
Architect
PjM
PdM(PO) PMM
PdM(PO)
PdM(PO)
給 PO 的建議
timwang.work@gmail.com 66
66
DevOps 一條龍
timwang.work@gmail.com 67
67
# Operating What You Build
https://netflixtechblog.com/full-cycle-developers-at-netflix-a08c31f83249
timwang.work@gmail.com 68
68
# 總結:三步工作法
timwang.work@gmail.com 69
69
之一:由左到右快速流動
- PO/PM
- Value Stream Mapping and/or Impact Mapping
- Requirement Engineering
- User Story Mapping and/or Event Storming (DDD)
- 支持以完整的能力編組來構造團隊
- RD
- Trunk-based development & Feature toggle
- Continuous Integration / Deployment
- Infra. as Code
- Sharing knowledge with team
timwang.work@gmail.com 70
70
之二:右到左快速反饋
- PO/PM
- Retrospective (回顧)
- Refinement (微調)
- Data-centric (資料驅動)
- RD
- 測試金字塔、行為測試
- 埋 Log 輔助做分析決策 (前後端都可)
- System thinking (系統思維)
- Business Awareness (商業思維)
timwang.work@gmail.com 71
71
之三:持續學習
- PM & RD
- 開放文化、探索價值
- 假設(hypothesis)驅動
- 信任
- 夥伴關係
- 負責而不咎責
timwang.work@gmail.com 72
72
帶團隊的課題:
讓團隊具有快速釋出、回應的能力,並培養成長思維
管產品的課題:
如何協助團隊建立價值回饋循環,以成就感驅動眾人
timwang.work@gmail.com 73
73
“Be the change you want to
see in the world.”
—Mahatma Gandhi
timwang.work@gmail.com 74
74
timwang.work@gmail.com 75
75
DevOps Taipei Community
 https://www.facebook.com/DevOpsTaiwan/
Agile Community in Taiwan
 https://www.facebook.com/AgileCommunity.tw/
Domain Driven Design Taiwan
 https://www.facebook.com/DDDCommunity.tw/
Q&A

More Related Content

What's hot (20)

PDF
Pfe book insodev 2022 vf
Sarra Sassi
 
PDF
Fourth year internship report
Slimane Akaliâ , سليمان أقليع
 
PDF
Mémoire de fin d’études : Master II Big Data et fouille de données
Camelia Mastani
 
PDF
Gestion de projets
Sana REFAI
 
PPT
Cisco Call Manager
Ousmane CAMARA
 
PDF
rapport PFE ingénieur génie logiciel INSAT
Siwar GUEMRI
 
PDF
formation istqb.pdf
mido04
 
PDF
Présentation PFE | Remitec | Automatisation d'une installation de production ...
Zouhair Boufakri
 
DOCX
Modele rapport pfe esprit
Mahmoud Hakmouni
 
PDF
Pourquoi Faire Du Bi Agile
Pyxis Technologies
 
PDF
Conception et réalisation d'une plateforme éducative (LMS).
Nidhal Harrathi
 
ODP
BPM & Workflow
François Charoy
 
PDF
Securite des Web Services (SOAP vs REST) / OWASP Geneva dec. 2012
Sylvain Maret
 
PDF
Common port
Trường Tiền
 
PDF
CPythonを読もう
Akira Nonaka
 
PPTX
CM processus-unifie
Yannick Prié (Enseignement)
 
PPTX
PYNQ 祭り: Pmod のプログラミング
ryos36
 
PDF
Correction de td poo n2
yassine kchiri
 
PPTX
Présentation GLPI
Tsubichi
 
PDF
Rapport PFE: Gestion de Parc Informatique
Eric Maxime
 
Pfe book insodev 2022 vf
Sarra Sassi
 
Fourth year internship report
Slimane Akaliâ , سليمان أقليع
 
Mémoire de fin d’études : Master II Big Data et fouille de données
Camelia Mastani
 
Gestion de projets
Sana REFAI
 
Cisco Call Manager
Ousmane CAMARA
 
rapport PFE ingénieur génie logiciel INSAT
Siwar GUEMRI
 
formation istqb.pdf
mido04
 
Présentation PFE | Remitec | Automatisation d'une installation de production ...
Zouhair Boufakri
 
Modele rapport pfe esprit
Mahmoud Hakmouni
 
Pourquoi Faire Du Bi Agile
Pyxis Technologies
 
Conception et réalisation d'une plateforme éducative (LMS).
Nidhal Harrathi
 
BPM & Workflow
François Charoy
 
Securite des Web Services (SOAP vs REST) / OWASP Geneva dec. 2012
Sylvain Maret
 
Common port
Trường Tiền
 
CPythonを読もう
Akira Nonaka
 
CM processus-unifie
Yannick Prié (Enseignement)
 
PYNQ 祭り: Pmod のプログラミング
ryos36
 
Correction de td poo n2
yassine kchiri
 
Présentation GLPI
Tsubichi
 
Rapport PFE: Gestion de Parc Informatique
Eric Maxime
 

Similar to 在B2B硬體產業運用 Agile 與 DevOps 的實務與心法 (20)

PPTX
從無到有建立一個敏捷開發團隊的經驗甘苦談
TIM WANG
 
PDF
過來人經驗 - 在企業中推行 DevOps 前該具備的認知與工具箱
TIM WANG
 
PPTX
從研發團隊管理及產品發展的角度看 DevOps
TIM WANG
 
PDF
[Agile Tour Hsinchu 2019] Our practice in the DevOps Process for Manufacture ...
Edward Kuo
 
PDF
twMVC#24 | 開發團隊的敏捷之路(未完成)
twMVC
 
PPT
The way to continuous delivery
Qiao Liang
 
PDF
[DevOpsDays] 硬體產業的DevOps導入與實踐 - 以工控產業為例
TIM WANG
 
PDF
從理想、到現實的距離,開啟品味軟體測試之路 - 台灣軟體工程協會 (20220813)
Rick Hwang
 
PDF
Ansible & GitLab CI / CD Workshop 101 ( @Agile Tour Taipei 2017)
Chen Cheng-Wei
 
PPTX
2024/11/29 DevOps Taiwan #64 : 從初建到進階:打造符合公司需求的混合雲端 GitLab DevOps 流水線
Freddy Fan
 
PDF
How to integrate GitLab CICD into B2B service
Alex Su
 
PPTX
[2019 DevOpsDays Taipei]Azure DevOps 建立 DevOps 團隊
Edward Kuo
 
PDF
twMVC#42 讓我們用一種方式來開發吧
twMVC
 
PDF
.NET Conf 2024 :利用 Azure 實現平台工程,從概念到實踐,如何完成導入企業內部
Edward Kuo
 
PDF
2025 DevOps Days 實踐Platform Engineering之路
Edward Kuo
 
PDF
2023 08 - SRE 實踐與開發平台指南 - 書友見面會
Rick Hwang
 
PPTX
极狐 GitLab 一站式 DevOps 解决方案 v1.10 docuemnt
y747145799
 
PPTX
Azure Taiwan - Keep azure cost down (Azure 成本管控)
Alan Tsai
 
PDF
從敏捷開始的測試 從測試開始的自動化
少齊 張
 
PPTX
2024 Hello World Dev Conference 從觀察到實踐 打造符合公司需求的GitLab DevOps流水線
Freddy Fan
 
從無到有建立一個敏捷開發團隊的經驗甘苦談
TIM WANG
 
過來人經驗 - 在企業中推行 DevOps 前該具備的認知與工具箱
TIM WANG
 
從研發團隊管理及產品發展的角度看 DevOps
TIM WANG
 
[Agile Tour Hsinchu 2019] Our practice in the DevOps Process for Manufacture ...
Edward Kuo
 
twMVC#24 | 開發團隊的敏捷之路(未完成)
twMVC
 
The way to continuous delivery
Qiao Liang
 
[DevOpsDays] 硬體產業的DevOps導入與實踐 - 以工控產業為例
TIM WANG
 
從理想、到現實的距離,開啟品味軟體測試之路 - 台灣軟體工程協會 (20220813)
Rick Hwang
 
Ansible & GitLab CI / CD Workshop 101 ( @Agile Tour Taipei 2017)
Chen Cheng-Wei
 
2024/11/29 DevOps Taiwan #64 : 從初建到進階:打造符合公司需求的混合雲端 GitLab DevOps 流水線
Freddy Fan
 
How to integrate GitLab CICD into B2B service
Alex Su
 
[2019 DevOpsDays Taipei]Azure DevOps 建立 DevOps 團隊
Edward Kuo
 
twMVC#42 讓我們用一種方式來開發吧
twMVC
 
.NET Conf 2024 :利用 Azure 實現平台工程,從概念到實踐,如何完成導入企業內部
Edward Kuo
 
2025 DevOps Days 實踐Platform Engineering之路
Edward Kuo
 
2023 08 - SRE 實踐與開發平台指南 - 書友見面會
Rick Hwang
 
极狐 GitLab 一站式 DevOps 解决方案 v1.10 docuemnt
y747145799
 
Azure Taiwan - Keep azure cost down (Azure 成本管控)
Alan Tsai
 
從敏捷開始的測試 從測試開始的自動化
少齊 張
 
2024 Hello World Dev Conference 從觀察到實踐 打造符合公司需求的GitLab DevOps流水線
Freddy Fan
 
Ad

在B2B硬體產業運用 Agile 與 DevOps 的實務與心法

Editor's Notes

  • #3: 平常我會做的事: 對外做需求訪談、跟前端一起討論UX、跟後端討論系統架構、還有當部門內部服務的SRE 另外也會幫作徵才、看履歷、參加面談,參與面談的時候會有很多有趣的發現跟觀察
  • #4: 雖然我沒待過真正的純軟體產品公司,不過職涯因為盡可能跟敏捷Devops掛勾而比較特別,目標是希望能夠讓整個技術體系運作得更有效率,所以想從比較不同的角度進行分享
  • #5: 為什麼要指出是產品公司? 因為專案性質的公司大多都有個明確的遞交時程,完成後解散重編或再投入下一個,消電硬體系統場蠻多是這樣,工控不是
  • #6: 如何在有限的人力下去支援高度變化性的產品,真的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 #7: 客戶將硬體安裝在電腦平台上後,再自行安裝我們製作的各種軟體方案安裝包 依照各種不同的階層、用途及技術線,會有五個不同元件階層,並依照客戶的需求組合成不同的安裝包
  • #8: PM無法結構性的統整清楚需求、片段散落在mail溝通中 變更沒有版控,土炮備份法,缺乏結構性的描述與查詢方式 成功的產品都有祖產包袱,後人面對的是大量的重複代碼與意味不明的分歧 要接手專案前還得先重建工具鏈,搞到128G SSD還不夠裝 從底層到上層,[技術堆疊x產品線x客戶變化型],釋出花費大量時間 測試需要測[產品測項x作業系統x產品總數],人工曠日廢時 知識跨function mail傳遞為主,不能搜尋且結構化的都不算知識,仰賴週會也是落後指標
  • #11: 盡可能地記錄需求及變更的起源與細節 (user stories) 記錄所有工作大項並合理的拆分(展開WBS) 可輕易追蹤變更,進而討論分享,透明化
  • #12: 有條理的討論,形成可傳承的知識
  • #13: 盡可能地記錄需求及變更的起源與細節 (user stories) 記錄所有工作大項並合理的拆分(展開WBS) 可輕易追蹤變更,進而討論分享,透明化
  • #15: 過往的週報繳交方式過於繁複,檔案散落且難以回查、分析,以致形同垃圾堆積 [成效] 便於回查歷史資料 減少檔案管理成本 數據了解趨勢、助決策
  • #16: 過往的週報繳交方式過於繁複,檔案散落且難以回查、分析,以致形同垃圾堆積 [成效] 便於回查歷史資料 減少檔案管理成本 數據了解趨勢、助決策
  • #17: 視狀況以便利貼舉行計畫會議或回顧會議 避免像 Ruddy 老師也提到的跑 Scrum 跑到不知道 Story 的全貌是什麼 每日上班第一件事:昨天做的、今天打算、可能需要的協助 [成效] 對自己做的決定負責(參與感、正向回饋) 不怕犯錯、一起改 工作方向透明公開 公私分離、工具獨立
  • #20: 不要重複造輪子,但有沒有想過撿來的輪子可能會害你翻車?
  • #22: 參考微服務拆解策略,歡迎來參加DDD社群
  • #23: 共用測試平台,中立性,減少差異
  • #33: 重點不是什麼工具,而是怎麼在可負擔範圍內解決問題
  • #34: 為什麼要指出是產品公司? 因為專案性質的公司大多都有個明確的遞交時程,完成後解散重編或再投入下一個,消電硬體系統場蠻多是這樣,工控不是
  • #38: 群聚講得更直白,就是Ops居多,大家都是最痛的那些人,所以熱門議題是什麼工具、框架可以不那麼痛,談論文化或思路的反而不多
  • #39: 這張圖應該蠻多人看過,常說推動DevOps會要這三類人緊密合作,DevOps或敏捷多少需要一些工具或系統協助,但IT會不會幫忙呢?
  • #41: 好,少了IT,剩下這兩群人總該還是能做些事吧? 但其實QA體制也常常不在一起…
  • #42: 所以常見的例外 1. 談bug插單 2. 預先保留一點時間修bug,但留多少才夠? 多了老闆幹、少了PM幹XD SDET很重要
  • #43: 講一下找SDET的經驗,大量手動測試,大家把測試當成不歸路
  • #44: 抄、便宜、快、強一點點就好(擠牙膏) 代工文化,說是如期如質如預算,永遠最好低於預算 教育偏狹,缺乏探索能力、不敢犯錯 軟體弱勢,軟體出身懂技術的PM較少,又懂開放探詢難上加難
  • #46: 兩者都可能有自己的品牌,關鍵是看靠賣什麼獲利 科技服務公司、外包這塊沒時間多談,有興趣另外聊
  • #53: 價值流三個重點: 前置時間、操作時間、正確過件率,注意不是波特的價值鏈 台灣有個通病,RD罵PM,PM罵RD,兩邊不合作的結果是需求訂得亂七八糟導致實作退件率偏高,造成大家的時間浪費
  • #58: 每個人各自審、主管或資深審,沒審完就卡住後頭的功能
  • #60: 每到demo滿是驚喜 XD
  • #61: 自組織團隊 vs 操作型定義 有種江湖傳言說跑scrum品質就會爛掉,但scrum只是把原本一大包的測試計畫一樣變成逐步完善,且搭配CI做保護會比傳統QA流程更能確保品質
  • #62: 新工具、資安(SSDLC)、要寫測試、要被靜態掃描..
  • #63: 變與不變的拿捏,好壞PO的差異,清單管理員沒法鼓舞人心 43% 程式碼不安全,上CWE影響名聲,被動防禦為主 技術人員不想搞懂商業,只看技術興趣而不看商業價值,或許短時間可以靠快速追逐框架來生存,但能追多久呢?
  • #65: 不去做就沒有改變的機會,例如公司大之後會有很多日常系統流程要跑,RD不愛文件、不想碰流程,可以選擇在旁邊說“這不敏捷”,可是很多時候流程不是完全沒有彈性,加入其中才知道怎麼突破
  • #66: PO/SM 要不要懂技術? 懂測試?
  • #71: 必須支持自動化測試,才能因應千奇百怪的機會,例如支援IE
  • #74: 在硬體公司搞敏捷是一個溫水煮青蛙的過程,有時候先做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