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nginx部署前端项目,路由模式采用history模式时,刷新页面之后,显示404。
路由模式
前端路由的基本作用为:
①当浏览器地址变化时,切换页面;
②点击浏览器后退、前进按钮时,更新网页内容;
③刷新浏览器页面时,网页加载与当前路由相匹配的内容。
在前端项目开发中,主要使用到两种路由模式:
【1】hash模式:通过监听浏览器地址hash值,在回调函数中切换网页内容/部分内容;
【2】history模式:基于history API自定义url地址,实现url地址变化并保证网页内容的切换。
hash模式
基本原理
使用window.location.hash
属性及窗口的onhashchange
事件,可以实现监听浏览器地址hash值变化,执行相应的js切换网页。


hash模式的特点如下:
①hash指的是地址中#号以及后面的字符,也称为散列值。hash也称作锚点,本身是用来做页面跳转定位的。如http://localhost/index.html#abc,这里的#abc就是hash;
②散列值是不会随请求发送到服务器端的,所以改变hash,不会重新加载页面;
③ window 的 hashchange 事件作用:当散列值改变时,可以通过 location.hash 来获取和设置hash值;
④location.hash值的变化会直接反应到浏览器地址栏。
hash路由触发条件
那么,如何触发hash路由呢?主要分为编程式触发(例如:通过a标签设置锚点、js代码级动态更新)和手动触发(例如:点击浏览器的前进/后退按钮),
①当浏览器地址栏的散列值/hash值变化时,会自动触发location..hash属性值的变化,从而触发onhashChange事件。
②当只改变浏览器地址栏URL的哈希值时,按下enter键不会导致浏览器向服务器发送请求,此时仅仅是设置hash值,并触发onhashChange事件。
③HTML提供的a标签,通过其href属性可以为页面设置锚点,当点击a标签时,可以跳转到对应元素所在区域,同时更新地址栏hash值(伴随着Location.hash属性值的更新),并触发onhashChange事件。
example-基础示例
代码示例:
<!DOCTYPE html>
<html lang="en">
<head>
<meta charset="UTF-8">
<meta name="viewport" content="width=device-width, initial-scale=1.0">
<title>hash模式</title>
<style>
.box{
margin:15px;
min-height: 100vh;
width: 100%;
background-color: skyblue;
}
</style>
</head>
<body>
<div class="box" id="part_1">part_1</div>
<div class="box" 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