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十年,满盘皆输,现实残酷,经验惨痛。
1 行胜于言
其实,每个人都必然活成自己想成为的样子,“而非嘴上吧啦吧啦描述的样子”。
行为反映态度也可以看作真实的内心和思维底色。
比如“厌学”本质就是认为学习无用(痛苦),“贪玩”本质就是认为娱乐有用(爽)。
逃离的作用也是一种用途。
所有的行动力不足,拖延症都可以理解为意义感目标感的缺失。
降本增效的关键是自己需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这个充满挑战的过程中,在一次次失败和坚持中不断成长。
他人不关心过程,只关心结果,所以开花很重要,能吸引他人注意,结果更重要,能得到他人肯定,更重要的是,在开花结果的过程中,自身也在不断变强。
自我塑造
意志的训练,我是一个最不喜欢给他人讲课的人,我的职业规划中从未出现过现在我所从事的职业,但依据我在十年之前找工作的形式,这是一个折衷的选择。
从中我收获很多,比如如何克服自身情绪合格的完成一节机器人课程,比如现在的我即便是内心特别厌烦,也依然能够平和地完成和学生的交流与沟通。
不管是学校还是社会,我一直认为认真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并不能考察一个人的能力,特别是自我控制的能力,而是如何认真的做好自己讨厌的事情,这对个体的锻炼是非常大的。
正因为,这并非是我喜欢做的事情,所以我对结果并不会那么主观在意,这也促使我从客观角度对自身努力进行全面评估。
2 游戏为何上瘾
一盘游戏输了,重开只需1秒,运气好或者啥的,打赢了只需1小时。
但人生不是,没有后悔药,没有重新来过的机会。
高校生快毕业的学生,前二十年已然形成了自己的做事风格,这个社会也依据各种明暗规则将学生输送到各类学校的最后阶段,分类的高校之中。
本性难移,秉性难移,改变自己都难,更别说改变别人。
侧面解释第一个章节的内容:为何如此讨厌做老师?
结论:效率低成本高与降本增效完全背离。
人生能力的增长是日积月累的过程,是循序渐进的过程,这种提升通过搞个捷径,买个文凭无法实现的。
游戏本身符合降本增效,而教育则不是这样的。
如果想获得一个胜利的快感,游戏中只需要一小时,一天就能实现。
而通过教育这条途径,需要至少二十年……
这也是学历查三代,第一学历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吧。
3 免费也有成本
有成本并不可怕,只要有人愿意承担这个成本这件事情就能持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