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是我们每个人最珍贵的资源,也是世界上最公平的资源。我们每天都在与时间赛跑,眼一睁一闭一天就过去了,匆匆忙忙一周又过去了,仔细一想貌似都是在被外界支配,真正自己由内而外的想推动一件事情的感觉甚少,比如以下常见场景:
- 碎片信息:坐电梯、等地铁的时候刷一下短视频、朋友圈,看到有推送小红点、听到有微信消息就想打开一下;
- 碎片时间:一天的安排支离破碎,没有整块的时间留下来深度思考,要么就是随时被别人打断,有线上问题或者临时会议等;成家的话那周末的时间属于自己的可能都不多;
- 尘封计划:看到一本好书收藏一下再看或者买了=看了,想运动一下、想早睡早起、想去旅行等等,但是好像几乎都没执行,甚至收藏夹都不曾打开;
那么我们来看下如何应对呢?
一、理论方法
1.1 四象限法
按重要程度和紧急程度,将事情分为 4 个象限:
- P00:重要紧急
- P0:重要不紧急
- P1:不重要但紧急
- P2:不重要不紧急
然后按优先级去执行,这里一定要区分好 P0 和 P1,有时候紧急的事情不一定重要,我们要区分开并且有拒绝的魄力!很多情况都是沉浸在 P1 的事情中无法自拔,忙忙叨叨一天却没有什么收获,与自己的目标渐行渐远
1.2 GTD
《Get Things Done》:将脑子里的事情记下来清空,落成实际的 ToDo 去执行
比如开会必须要有结论和 ToDo,不然这个会就白开了
一些临时的饭局和会议性质是一样的,没有提前规划好你就说明不够重要
二、实践方式
2.1 工具释放心力
理论基础: 我们都能切身的感受到一个道理:人的心力是有限的,每天耗光了可能就提不起精神来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能长期专注坚持做好一件事也是一种天赋,这就跟每个人的体力不同类似,有的人跑 5 公里不累,但是有的人跑 2 公里就不行了,当然这个也是能锻炼的
实践方式: 使用工具辅助释放心智负担,比如一些循环任务可以定期自动提醒,形成规律,这样对生活更有掌控感
循环周期 | 分类 | 事项 |
---|---|---|
每天 | 生活 | 7点起床闹钟 |
每周五 | 生活 | 剪指甲、打扫卫生 |
每月初 | 生活 | 理发 |
每月中 | 资金 | 还信用卡、房贷 |
每周一 | 工作 | 本周规划 |
每月末 | 工作 | 工作总结与展望 |
每半年 | 生活 | 洗牙 |
每年 | 生活 | 体检 |
类似的事项因人而异还有很多,这样形成自己的一张日程表,其实具体到每天可能不多,但是会给人一种掌控感和计划感,对自己的时间管理自信心也有大幅提升,不用一下规划太细致,可以从一件事情开始,循序渐进
2.2 减少碎片干扰
理论基础: 有一本书叫《深度工作》,里面的核心论点就是深度思考的状态有点像冥想的状态,是人最沉浸的一种状态,能带来身心上的愉悦,并且效率也是最高的
实践方式: 关闭手机推送、朋友圈等碎片干扰
事项 | 策略 |
---|---|
通知 | 关闭商业类 APP 日常推送,可保留工作 IM 类的 |
工作勿扰 | 工作期间手机开启勿扰模式,防止分身低效工作,也是为了保障自己休息时间,每次做好一件事 |
关闭朋友圈 | 在设置-通用-发现页中,关闭朋友圈入口,可以每周末查看一次 |
戒掉短视频 | 彻底一点就是删掉,偶尔假期可以装回来,这样避免日常干扰 |
微信读书 | 戒掉上面这些后会发现每天多出来很多时间,可以用微信读书来弥补,也可以利用零碎时间听书,这样不会出现刷了几个小时短视频的空乏感 |
实施效果:
关掉朋友圈的清爽效果 | 坚持微信读书的自豪感 |
---|---|
![]() | ![]() |
2.3 番茄闹钟
理论基础: 《番茄工作法》中为了要达到专注的状态设置 25 分钟的抗干扰时间专注一件事,这样可以专注当下,高效完成工作,节省的时间就是自己的休息时间,也能提高自信减少内耗
实践方式: 电脑上安装番茄 ToDo 等APP,或者现在手环也有类似功能,甚至还有专门的硬件闹钟去辅助自己,每天能完成 6-8 个番茄闹钟专注的状态其实已经很高效了,先不要对自己要求太高,一口吃不成胖子、贪多嚼不烂,事情需要循序渐进、一步步来
2.4 学会拒绝
理论基础: 四象限中的紧急不重要的事情、不重要不紧急的事情,就是 P1、P2 的优先级坚决不能先于 P0 和 P00 的事情执行,否则自己就会一直陷于泥潭无法自拔,所以一定要有拒绝的魄力,否则就是老好人或者中央空调,只是活在大家表面的称赞中却耽误了自己重要的事情
实践方式:
事项 | 措施 |
---|---|
临时拉会,没有上下文 | 先拒绝,跟拉会人明确后再决定是否参与,或者会后单独沟通保证高效 |
会议转为文字形式 | 类似微信语音和文字的关系,如果几句话能说清楚的事情就尽量不开会,如果已经有文档了可以先看文档提前评论沟通 |
会前定目标,会后定ToDo | 开会的目的要提前明确,会后的动作要及时跟进,否则这个会侃大山就是白开了 |
上面说的是开会,如果生活中遇到类似的情况其实也是同样的道理,比如突然有人喊你说晚上有个饭局,这时候说明你就是那个不重要、可有可无的人,那就可以问一下饭局的目的是什么,自己是否还有P0、P00的事情会被这个临时的安排打乱,当然如果时间完全安排的过来,单纯为了老同学聊聊天放松下也未尝不可,毕竟人不是机器
2.5 养成习惯
理论基础: 习惯养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生活中的点滴积累随着时间的复利效应会不不断放大,最终形成了不同的人生。《士兵突击》中高连长评价许三多说到:“每次他捡到一颗树枝就当救命稻草一样抓住,那时候你还会嘲笑他,等有一天你转身一看,好家伙,他抱着的已经是一颗参天大树了!”
实践方式: 持续的努力就能形成习惯最终改变人生,我们每年都有 500 小时的海绵时间可以集腋成裘、聚沙成塔:比如每周一到五可以拿出 1 个小时来,每周末两天拿出 2.5 小时来,那这样一周下来就是 10 个小时的时间,一年 50 周大概就是 500 个小时,这 500 个小时就决定了人与人的不同
500 小时能干哪些事:
- 📚 看 50 本书
- 🏃🏻♀️ 跑 2000 公里
- ✏️ 写 100 篇笔记
- 💻 写 2 万行代码
三、自勉
贵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眠
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