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奇特的晶闸管脉冲电路

简 介: 本文分析了晶闸管振荡电路的工作原理及参数影响。实验发现,原电路在直流电压下无法振荡,通过调整电阻R2阻值(从100Ω降至5Ω)仍未能形成振荡,反而导致晶闸管损坏。改用交流供电后,电路在半波整流电压下出现放电脉冲,峰值达150V。通过示波器观测,确认脉冲由电容充放电过程产生,时间常数与理论计算一致(0.1554ms)。结果表明,该电路需交流供电才能触发晶闸管导通,实现间歇性放电振荡。

关键词 晶闸管门极反向击穿振荡电路臭氧发生器

终于明白了这个奇特晶闸管脉冲电路的原理

 

01 闸管的震荡


一、电路分析

  几天前, 我对于这个来自于网络上朋友在一款臭氧发生器中的奇怪电路做了测试实验。  但是很可惜, 电路并没有震荡, 只是利用万用表触碰电路中 LC 串联电容的中点的时候,  会引起电路出现放电脉冲。 请注意, 这个脉冲信号是从晶闸管的阴极测量得到的, 对应的脉冲幅度大约为 150V。  现在怀疑,  是否电阻R2取值太大了, 这样就会大大限制LC串联谐振的可能,  下面对电路中的 R2取值减小, 查看是否可以引起电路的震荡。

G6M1756262061_1920_1080.MP4|_-6

二、脉冲波形分析

  不过在修改电路参数之前, 先分析一下我前面脉冲信号的特性。 利用示波器, 采集数字万用表触碰LC电路时所产生的脉冲波形。  这是采集到的一次脉冲,  脉冲呈现RC放电过程, 通过这个放电波形,  可以测到对应的时间常数。  利用读取示波器所测量的波形数据, 通过RC放电过程拟合,  可以测到对应的时间常数为 0.1554ms。   根据电路中实际器件所测定的参数,   电阻R2与电容C1的乘积,  可以得到充放电时间常数, 也是 0.1554毫秒。  由此验证了前面脉冲的确是 电容C1在R2上充电对应的电压过程。

G11M1756263567_1920_1080.MP4|_-11

▲ 图1.2.1 脉冲波形拟合结果

▲ 图1.2.1 脉冲波形拟合结果

#!/usr/local/bin/python
# -*- coding: gbk -*-
#============================================================
# TEST2.PY                     -- by Dr. ZhuoQing 2025-08-27
#
# Note:
#============================================================
from headm import *
from scipy.optimize        import curve_fit
def linefun(x, s,e,tao):
    return s+(e-s)*exp(-x/tao)
t, v = tspload('wave', 't', 'v')
printf(list(where(v>3)))
stid = list(where(v>3))[0][0]
endid = int(len(v) * 9//10)
tdim = t[stid:endid]
vdim = v[stid:endid]
printf(stid, endid)
#------------------------------------------------------------
param = (3.5, 0.3, 0.2e-3)
param, conv = curve_fit(linefun, tdim, vdim, p0=param)
printf(param)
vfit = linefun(tdim, *param)
#------------------------------------------------------------
plt.plot(tdim, vdim, lw=3, label="Measure")
plt.plot(tdim, vfit, lw=3, label='Fit')
plt.xlabel("Time(s)", color="steelblue", fontsize=16)
plt.ylabel("Voltage(V)", color="steelblue", fontsize=16)
plt.grid(True)
plt.legend(loc="upper right", fontsize=24)
plt.tight_layout()
plt.show()
printf(len(t))
#------------------------------------------------------------
printf("\a")
#------------------------------------------------------------
#        END OF FILE : TEST2.PY
#============================================================

三、修改电阻

  下面, 对电路中的参数进行调整。   适当减少R2的阻值,  查看对于电路有什么影响。  将R2的电阻降低为 100欧姆,  这样, 可以加快电路的充电过程。  重新测量电路在120V工作电压下的波形。  可以看到, 此时电路依然没有震荡。 使用万用表标准触碰 LC 连接线, 电路也不再产生输出脉冲了。  这说明电路便得更加稳定了。 如果将 R2的阻值进一步减小, 比如减小到 5欧姆, 最终晶闸管烧坏, 同样电路也没有形成震荡过程。

G9M1756264360_1920_1080.MP4|_-9

四、使用交流电

  现在我意识到,可能一开始分析电路的思路就错了。 这个电路根本无法再直流电压下震荡。  下面仿照原来电路, 给这个电路增加一个二极管。  重新测试一下该电路的震荡特性。  输入一个可调的50Hz交流电,  电路上会出现半波整流电压波形。  使用手边的一个自耦变压器, 通过一个1:1 的隔离变压器将交流电接入电路。  下面重新测试电路的工作波形。

G7M1756267028_1920_1080.MP4|_-7
  这是通过隔离探头测到的输入电压波形。 交流电的峰值大约为125V。  可以看到, 在波形的正半周有两颗突变的毛刺。  根据经验, 这应该是负载电路中出现了脉冲电流, 使得输入电压出现了突然的下降。  在电压的上升阶段, 没有出现这种突变,  在电压从峰值下降了 大约21V之后, 出现了电压突变, 也就是电路中出现了放电过程。 看到这里, 我心里应该大体明白了这个电路的触发原理了。  下面, 我们再看一下电路中其他的电路波形。

G7M1756267406_1920_1080.MP4|_-7
  这是观察晶闸管的阴极与输入电压地线之间的波形。  也就是 电路中电容下端的电压波形。  可以看到, 的确其中存在着两次放电过程。  我们先看一下前面这个电压,  这应该是半波整流电源在上升阶段, 通过电容,晶闸管的门极反向导通在电阻R2上产生的充电电流波形。  当半波整流电压过了最高点, 此时电容上充满了电源最高电压。 接下来, 输入电压下降,  当电源电压下降21V左右之后, 晶闸管突然导通, 此时, 施加在R2上的电压冲到了 150V左右。 当电容电释放之后, 晶闸管截止。 然后按照RC充电电压逐步下降。 这个电压下降过程, 前面我们通过示波器波形测试过。  在这个下架过程中, 我们还会看到, 如果输入半波整流电压下降比较快, 这个过程还会出现第二次晶闸管导通过程。  

  对照电路原理图,  开始随着半波整流输入电压上升,  上升的电压通过LC连接回路, 晶闸管门极反向击穿, 然后在通过R2, 形成了导通回路。  这个过程, 会给 电容 C1进行充电。 晶闸管保持截止。  当输入电压下降。   电容上的电压施加在晶闸管的正负极上。  当输入电压从最高值下降了21V, 这个21V 需要减去晶闸管门极反向导通的15V击穿电压之外, 形成了 5V的正向电压, 通过R2给门极提供了正向的触发电流。  当触发电流超过阈值之后, 晶闸管会突然导通, 电容上的电能就会在LC回路进行释放。 通常,电感L是高压变压器的原边, 经过变压器会将C1 上的电能进行释放。  

  电容上电压释放完之后, 晶闸管重新截止。  这就是第一次电路放电过程。 接下来, 电压重新会通过 C1,R2进行充电。 此时, R2上对应的充电电压会按照C1乘以R2对应的时间常数进行指数衰减。  当电容上的电压再次充满, 并随着输入电压继续下降, 此时, 还会形成第二次晶闸管放电过程。  从观测到的波形上, 可以看到前面分析的过程是对应上的。

G21M1756268389_1920_1080.MP4|_-21
  这是测量LC中电感两端的电压波形。  当晶闸管导通之后, 电容上的电压就反向施加在电感两端。 仅仅过了大约3个微秒, 电感上的电压达到了与电容两端相同的电压, 大约 100V左右。  接下来, 电容上电压经过电感放电, 并形成LC震荡, 产生了反向电压。  当反向电压超过了晶闸管门极反向击穿电压之后, 便被钳位在50V左右。 经过大约 8个微秒, 这个反向电压使得LC回路的电流减小到0, 此时晶闸管截止。  最终过渡到 电源通过L ,R2 给C1充电的过程。

G5M1756269005_1920_1080.MP4|_-5

 

  结 ※


  过前面的实验分析,  我们知道了这个奇怪的晶闸管脉冲电路的工作原理。  其中有两点与常见到晶闸管工作机理不同的地方。  第一点, 就是这个电路是利用了晶闸管门极反向击穿现象, 给电容 C1充电的。  第二点,  它是利用输入电压下降的过程中,  门极电压超过了电容两端的电压, 从而形成了触发门极电流。  晶闸管被触发导通之后, 电容C1和电感之间形成放电回路。  下面, 我在分析一下, 如果输入电压是直流信号。  这个电路是不会震荡的。  但是如果使用万用表表笔触碰电容两端,  也就是在前几天实验中遇到的情况,  会看到该电路仍然会出现晶闸管导通的情况, 产生放电脉冲。  现在看来, 是因为触碰到电容电极, 引入了干扰信号。  这个信号经过电容耦合, 作用在晶闸管的负极。  这个干扰信号是一个交流信号, 当幅度超过一定大小, 就会产生足够大的门极电流,  因此也会引起晶闸管的导通。 进而产生一次放电脉冲。  如果不触碰电容,  这个电路会保持稳定。

G19M1756269603_1920_1080.MP4|_-19


■ 相关文献链接:

● 相关图表链接: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卓晴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