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智能体

近期Manus非常火爆,咱们也蹭个热点,智能体的发展史是一部人类探索机器智能的史诗,其演变与计算机科学、认知科学、控制论等学科深度相关,本文尝试介绍下智能体。

一、智能体的历史发展

智能体(Agent)的概念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发展历程。早在古希腊时代,哲学家们就开始探讨具有行动能力的实体,这为智能体的理论探索奠定了基础。然而,真正将智能体概念引入科学领域,并推动其不断发展的,则是20世纪以来的计算机技术和人工智能研究的迅猛发展。

1. 早期探索

  • 1950年,阿兰·图灵提出了著名的“图灵测试”,将智能体概念扩展到人工实体,这标志着智能体概念的早期形式。图灵测试的核心在于,如果一台机器能够通过与人类进行自然语言交流,而让人类无法判断其是否为机器,那么这台机器就可以被认为是具有智能的。
  • 1956年,达特茅斯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人工智能作为一个独立学科的诞生。在这次会议上,首次提出了“人工智能”这一术语,并明确了后续的研究方向。这为智能体概念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和研究方向。

2. 逐步发展

  • 20世纪60年代,马文·明斯基在其研究中提出了“Agent”的概念,将其定义为一个自主、独立运行的计算或认知实体,具备感知、决策和执行任务的能力。这一定义为后续智能体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1970年代,专家系统如MYCIN模仿专家决策过程,成为智能体技术的重要里程碑。这些专家系统能够模拟人类专家的决策过程,解决特定领域的问题,展示了智能体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巨大潜力。
  • 随着计算能力的提升和数据的可用性增加,强化学习方法开始被用于训练智能体。这种方法使得智能体能够通过与环境的交互进行学习,而不需要人类的明确干预。强化学习在机器人技术、游戏AI和自动驾驶等领域展现了巨大的潜力和应用价值。

3. 现代进展

近年来,大型语言模型(LLM)的兴起为智能体技术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这些模型在自然语言处理和文本生成方面表现出色,为智能体提供了更强大的语言理解和生成能力。
多模态AI智能体的出现代表了AI能力的显著进步。这些智能体能够处理和整合多种类型的输入数据,包括文本、图像、音频甚至视频,在医疗保健、教育等领域展现出强大的应用潜力。

二、智能体的理论依据

智能体的理论依据涉及多个学科和领域,包括哲学、数学、计算机科学、认知科学等。这些理论为智能体的设计、实现和应用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1. 哲学基础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思维与行为关系理论为智能体提供了深厚的哲学基础。他强调了思维与行为之间的紧密联系,认为智能体应该能够根据环境的变化做出相应的决策和行为。
维纳的控制论也为智能体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控制论强调了对系统行为的控制和

⼈⼯智能的发展历史概览 进⼊新世纪以来,⼈⼯智能在经历了⼀次史上最长停滞期之后,终于⼜⼀次迎来了它的时代。⼀次真正属于它的时代。 在本⽂,我将带领⼤家领略⼀下⼈⼯智能在历史上的发展历程,从宏观上对⼈⼯智能有⼀个⼤体的认识,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智能的提出 ⼈⼯智能是在1956年作为⼀门新兴学科的名称正式提出的,⾃此之后,尽管有⼀些⼤起⼤落,但是到现在,它已经获得了迅速的发展,并 且正在改变⼈类的社会的⽅⽅⾯⾯。 1956-1969年是⼈⼯智能这个概念的提出和形成阶段。1956年夏季,由当时达特茅斯⼤学的年轻数学助教、现任斯坦福⼤学教授麦卡锡 (J. MeCarthy)联合哈佛⼤学年轻数学和神经学家、⿇省理⼯学院教授明斯基(M. L. Minsky),IBM公司信息研究中⼼负责⼈洛切斯特(N. Rochester),贝尔实验室信息部数学研究员⾹农(C. E. Shannon)共同发起,邀请普林斯顿⼤学的莫尔(T.Moore)和IBM公司的塞缪尔(A. L. Samuel)、⿇省理⼯学院的塞尔夫⾥奇(O. Selfridge)和索罗莫夫(R. Solomonff)以及兰德(RAND)公司和卡内基梅隆⼤学的纽厄尔(A. Newell)、西蒙(H. A. Simon)等在美国达特茅斯⼤学召开了⼀次为时两个⽉的学术研讨会,讨论关于机器智能的问题。会上经麦卡锡提议正 式采⽤了"⼈⼯智能"这⼀术语。麦卡锡因⽽被称为⼈⼯智能之⽗。这是⼀次具有历史意义的重要会议,它标志着⼈⼯智能作为⼀门新兴学 科正式诞⽣了。此后,美国形成了多个⼈⼯智能研究组织,如纽厄尔和西蒙的Carnegie-RAND协作组,明斯基和麦卡锡的MIT研究组,塞 缪尔的IBM⼯程研究组等。 ⾃这次会议之后的10多年间,⼈⼯智能的研究在机器学习、定理证明、模式识别、问题求解、专家系统及⼈⼯智能语⾔等⽅⾯都取得了许 多引⼈注⽬的成就。 ⼈⼯智能在20世纪50年代的标志性事件 1950年: Alan Turing发表了"计算机器和智能",提出了模仿游戏的想法 - ⼀个考虑机器是否可以思考的问题。这⼀建议后来成为 的 图灵测试,其测量机(⼈⼯)智能。图灵的发展测试了机器的思考能⼒。图灵测试成为⼈⼯智能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智能在 机器中讨论智能,意识和能⼒。 [外链图⽚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保存下来直接上传(img-DwDwmVCL-1621223626041)(en- resource://database/31285:1)] 1952年:计算机科学家亚瑟·塞缪尔(Arthur Samuel)开发了⼀种跳棋计算机程序 - 第⼀个独⽴学习如何玩游戏的⼈。 1955年:约翰麦卡锡和⼀群⼈创建了⼀个关于"⼈⼯智能"研讨会的提案。1956年,当研讨会举⾏时,这个词的正式诞⽣归功于麦 卡锡。 1955年: Allen Newell(研究员),Herbert Simon(经济学家)和Cliff Shaw(程序员)共同撰写了第⼀个⼈⼯智能计算机程序 逻辑理论家。 1958年: McCarthy开发了Lisp,这是⼈⼯智能研究中最受欢迎且最受青睐的编程语⾔。 1959年:塞缪尔在谈到编程计算机以⽐编写程序的⼈更好地进⾏国际象棋游戏时创造了"机器学习"⼀词。 ⼈⼯智能在20世纪60年代的标志性事件 1961年: 乔治·德沃尔(George Devol)在20世纪50年代发明的⼯业机器⼈Unimate成为第⼀个在新泽西州通⽤汽车装配线上⼯ 作的机器⼈。它的职责包括从装配线运输压铸件并将零件焊接到汽车上 - 这⼀任务对⼈类来说是危险的。 1961年:计算机科学家兼教授James Slagle开发了SAINT(符号⾃动INTegrator),这是⼀个启发式问题解决⽅案,其重点是新⽣ 微积分中的符号整合。 1964年:计算机科学家Daniel Bobrow创建了STUDENT,⼀个⽤Lisp编写的早期AI程序,解决了代数词问题。学⽣被认为是⼈⼯智 能⾃然语⾔处理的早期⾥程碑。 1965年:计算机科学家兼教授Joseph Weizenbaum开发了ELIZA,这是⼀个交互式计算机程序,可以⽤英语在功能上英语交谈。 Weizenbaum的⽬标是证明⼈⼯智能思维⼈类思维之间的沟通是"肤浅的",但发现许多⼈将拟⼈化特征归因于伊丽莎。 1968年:由Stanley Kubrick执导的科幻电影2001:A Space Odyssey发⾏。它具有HAL(启发式编程的算法计算机),⼀个有 感知的计算机。HAL控制航天器的系统并船员交互,他们交谈,好像HAL是⼈,直到故障以负⾯⽅式改变HAL的相互作⽤。 1968年:计算机科学教授Terry Winograd创建了早期⾃然语⾔计算机程序SHRD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拾光编程

您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