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知识点
- 趋肤效应:随着频率的升高,电流趋向于集中在导体表面流动,这种现象称为趋肤效应。这会导致导体的有效电阻增加,因为只有导体表面的一小部分参与了电流的传导。
- 邻近效应:当两条或多条导线彼此靠近且流过交变电流时,每根导线中产生的磁场会影响其他导线中的电流分布,使得电流更加集中于导线之间相互远离的一面,从而增加了有效电阻。
- 寄生电容和电感:在高频下,导线间的电容(尤其是并行布置时)以及导线自身的电感变得不可忽略。这些参数会影响信号的传播速度,并可能引起信号反射、衰减等问题。
导线高频等效特性
L为导线的电感,Rdc为导线的电阻,C为导线与附近金属的寄生电容。当频率较低时,感抗较小,容抗较大;频率增大,感抗增大,容抗减小。
走线电感的形成原理(趋肤效应)
当频率上升时,电流趋向于通过导线外表面通过,导致中心部分实际不走电流,按照电阻计算公式,电阻其实升高了。所以对于高频信号的接地线,一般会用编织网的铜带线。
解释一下编织网的铜带线:
编织网的铜带线定义
编织网的铜带线是一种由多股细铜丝或扁铜带编织成网状结构的导体材料,通常用于电磁屏蔽、接地或高频信号传输。其柔韧性和高导电性使其适用于复杂环境下的电气连接。
主要特点
- 高导电性:铜材质确保优异的电流传输能力。
- 柔韧性:编织结构可弯曲且不易断裂,适应动态布线需求。
- 电磁屏蔽:网状结构能有效抑制电磁干扰(EMI)。
- 耐腐蚀:部分产品经过镀锡或镀银处理以增强抗氧化性。
常见应用场景
- 电子设备:用于屏蔽电缆、电路板接地等。
- 电力系统:作为接地线或大电流柔性连接线。
- 航空航天:高频环境下的信号传输与屏蔽。
选型注意事项
- 电流负载:根据截面积和编织密度选择载流量。
- 环境要求:潮湿或腐蚀性环境需选择镀层保护型号。
- 频率范围:高频应用需考虑编织网的孔隙率对屏蔽效能的影响。
示例规格参数: – 材质:裸铜/镀锡铜 – 截面积:0.5mm²至50mm² – 编织密度:80%至95%
导线高频特性对电磁兼容信号的影响
如上图所示,信号中包含直流,低中高频各种频率成分,而导线存在走线电感和分布电容。当频率高时,容抗减小,高频干扰信号容易耦合到相邻导线,同时如果高频信号是有效信号,由于此时线上感抗较大,所以会导致信号失真。
普通接地与安规接地
前面我们已经知道,频率越高,导线上的走线电感越大。当普通接地时,信号为低频,此时用一根粗的铜导线就可以了,可是在安规接地时,频率可能很高(比如ESD),此时再用普通线缆就会产生比较大的走线电感,这样就无法将高频的ESD电流快速泄放到大地,这种情况就要用编织网线。
案例:用万用表测机壳与大地电阻很小,但是一打静电,PCBA异常。
原因分析:当打静电,信号为高频信号,地线走线电感较大,此时静电打进来的电荷(假设为正电荷,静电只有一种电荷)无法通过地线泄放,导致正电荷积累在金属外壳上。而此时金属外壳与PCBA组成电容两极,正电荷通过分布电容充电,从而将PCBA上的正电荷排斥走,被排斥走的正电荷产生尖峰。这个时候接地线换成编制网电缆可能就解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