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一、基本信息
1.1 简要概括
《GB/T 44260-2024 虚拟电厂资源配置与评估技术规范》是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的一项国家标准,旨在规定虚拟电厂的资源配置要求和评估方法,以促进虚拟电厂在新型电力系统中的有效应用和发展。
1.2 基本信息
- 发布与实施时间:2024年7月24日发布,2025年2月1日实施。
- 发布与归口单位: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全国电力需求侧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75)归口。
- 起草单位与人员:众多单位参与起草,包括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等。
- 适用范围:
- 适用于虚拟电厂投资方、建设方、运营方及相关规划设计单位
- 涉及分布式电源、分布式储能、可调节负荷等资源的集成与管理
数据来源:《GB/T 44260-2024 - 虚拟电厂资源配置与评估技术规范》(访问地址)
二、原文内容
2.1 总体要求
1.虚拟电厂资源配置与评估应紧密结合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要求,促进实现清洁低碳、安全充裕、经济高效、供需协同、灵活智能的目标。
2.虚拟电厂资源配置与评估应基于所在产业发展、能源供需特点、电力系统规划、电力市场机制、用户参与意愿等因素,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系统的供需协同和整体效率提升。
3.虚拟电厂资源配置与评估应满足资源聚合所形成的虚拟电厂有效性和安全性要求,虚拟电厂资源聚合整体具有可量测、可调节的外特性,满足电网运行调控和参加电力市场交易的要求。
4.虚拟电厂资源配置与评估应结合应用场景的要求,对资源进行调查、分析,设计虚拟电厂资源配置方案,并对虚拟电厂资源配置方案进行评估。
5.虚拟电厂应具备向电力系统提供电能量或辅助服务的能力,虚拟电厂可通过参与需求响应或电力市场交易,提升电力系统运行效率和可靠性,促进新能源消纳。
2.2 虚拟电厂资源配置要求
1.虚拟电厂资源配置应满足资源配置主体对虚拟电厂的应用要求,同时符合资源配置主体的成本效益目标,应进行技术经济比较,综合考虑资源禀赋、系统需求、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等因素,设计资源配置方案。
2.虚拟电厂资源配置应满足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有效性的要求,满足电力调度或交易机构对虚拟电厂资源代理的最小时间期限要求,宜不小于1个月。
3.虚拟电厂资源配置应根据电网运行的不同层级应用,确定纳人虚拟电厂的资源地理或电气位置范围。对于主网调峰、调频或电能量交易,应在省域范围内确定,对于配网层级应用,应根据相应电压等级和配网范围确定。
4.虚拟电厂资源应具备数据采集、双向信息通信、数据传输加密及校核能力,该能力应满足虚拟电厂向电力系统提供所需产品或者服务的技术要求。(这是实现虚拟电厂聚合调控、参与电网运行与市场交易的基础)
5.虚拟电厂资源配置应满足运行安全性要求,保障设备本体的运行安全,并避免由于虚拟电厂调用可能引起的电网过载及相应设备、人员安全问题。(安全是电网接纳虚拟电厂资源的前提)
6.虚拟电厂资源配置应收集虚拟电厂资源的基本信息,包括分布式电源装机容量、负荷额定功率、储能容量、地理位置或电气位置、设备型号等。
7.虚拟电厂资源配置应根据资源接入虚拟电厂的通信、监测、控制改造等要求,测算建设成本、运行成本等经济性指标。
8.虚拟电厂资源配置应根据历史运行数据,资源特性和应用场景,合理测算资源在特定时段的发电容量、发电量、调节容量、爬坡率、响应时间、发电持续时间等技术性指标。
9.虚拟电厂可参与电力系统调峰或需求响应,基于聚合资源的上下可调特性,调节自身总出力,维持电网电力平衡。为满足调峰或需求响应要求,资源配置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 a.虚拟电厂应具有响应一种或多种时间尺度调峰需求的功率调节能力,包括日前、日内、小时级、分钟级调峰;
- b.虚拟电厂应具有维持调峰功率平稳的能力;
- c.虚拟电厂应满足调节容量、持续时间等指标要求,调节容量宜不低于1MW;
- d.典型资源配置宜以可调节负荷为主,配置部分分布式储能及可调分布式电源。
10.虚拟电厂可参与电力系统调频,当电力系统频率偏离目标时,虚拟电厂通过调节聚合资源的运行状态,调整有功出力,提供调频服务。为满足调频要求,资源配置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 a.虚拟电厂应具备能快速响应电网频率变化的能力,在秒级到1min 以内及时做出调整;
- b.虚拟电厂资源应具有准确的功率调控能力,宜配置负反馈控制环节,降低调节偏差率;
- c.虚拟电厂应满足调节容量、响应时间、爬坡率、调节偏差率等指标要求;
- d.典型资源配置宜以分布式储能、电动汽车充电桩为主,配置部分可调分布式电源如小型燃气机组等。
11.虚拟电厂可为电力系统提供备用容量,根据电力系统运行的可靠性要求,虚拟电厂聚合可调节资源为系统提供备用容量。为满足向系统提供备用容量的要求,资源配置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 a.虚拟电厂应具备保持稳定备用容量的能力,确保需要时投入运行;
- b.虚拟电厂应满足调节容量、响应时间、发电持续时间等指标要求;
- c.典型资源配置宜以具备确定性的功率调节容量的资源为主,如储能、电动汽车换电站或可调分布式电源等。
解读:
这里明确虚拟电厂预期服务的应用场景:如调峰、调频、备用、电能量交易等。需重点关注不同应用场景对资源类型、响应时间、调节容量等要求不同,需针对性配置资源。资源组合直接影响虚拟电厂的调节能力、响应特性和经济效益。位置影响电网接入、调控效率和响应速度,尤其是调频和备用服务对位置有较高敏感性。
技术性指标:发电容量、调节容量、响应时间、爬坡率、发电持续时间、调节偏差率等。经济性指标:建设成本、运行成本、年投资回报率、年净收益等。这些指标直接关系到虚拟电厂能否满足电网调度要求并实现盈利。
2.3 虚拟电厂资源配置评估
1.虚拟电厂资源配置方案评估应从技术成效、经济效益等方面,评估资源配置方案的技术经济可行性,为投资决策提供依据。
2.技术成效评估可通过技术性指标是否达到目标设定值进行评估,包括发电容量,年发电量、调节容量、响应时间、爬坡率、发电持续时间、调节偏差率等指标。
3.经济效益评估可通过经济性指标与设定目标值的相对关系进行评估,如投资成本是否超出预算年投资回报率是否超出同期商业贷款利率等。
4.虚拟电厂资源配置方案评估宜根据预期服务的应用场景,选取对应的技术性指标和经济性指标作为评估指标,基于评估指标的计算结果进行综合评估,根据综合评估结论确定推荐方案。相关评估指标计算方法及综合评估方法见附录A。
5.虚拟电厂资源配置方案应出具评估报告,评估报告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 a.虚拟电厂预期服务的应用场景;
- b.虚拟电厂资源配置方案,包括纳入虚拟电厂的资源类型、数量、基本参数、历史运行数据、建设成本、运行成本、地理或电气位置等;
- c.选取的评估指标及计算结果,包括技术性指标和经济性指标;
6.综合评估结论,确定推荐方案;
7.评估人员及评估日期。
2.4 技术性评估指标
2.4.1 发电容量
虚拟电厂输出有功功率的最大值。
注:当虚拟电厂呈现电源状态时,发电容量为虚拟电厂输出有功功率的最大值;当虚拟电厂对外呈现出负荷状态时,发电容量为负,且为输人有功功率的最大值的负值。
2.4.2 发电量
2.4.3 调节容量
虚拟电厂根据指令可达到的最大输出功率与最小输出功率的差值。
注:虚拟电厂消耗功率时,输出功率为负值。
2.4.4 响应时间
自虚拟电厂发出指令开始,到虚拟电厂输出功率按照指令方向变化至超出阈值的时间。
响应时间计算公式:
T
r
e
=
t
a
c
t
i
o
n
−
t
o
r
d
e
r
T_{re} = t_{action} − t_{order}
Tre=taction−torder
2.4.5 爬坡率
虚拟电厂每分钟单方向功率变化量占调节容量的百分比。
2.4.6 调节偏差率
虚拟电厂实际功率变化量与目标功率变化量的差值占目标功率变化量的百分比。
2.4.7 发电持续时间
在单次调用中虚拟电厂输出功率达到目标值,且偏差维持在一定范围内的时间。
2.5 经济性评估指标
2.5.1 投资成本
2.5.2 年净收益
2.5.3 年投资回报率
2.6 综合评估
三、关键问题及回答
问题1:虚拟电厂资源配置的主要考虑因素有哪些?
虚拟电厂资源配置的主要考虑因素包括:
- 资源禀赋:考虑地区的自然资源条件,如太阳能、风能等分布式电源的分布情况。
- 系统需求:根据电力系统的实时需求和预测需求,确定虚拟电厂需要具备的发电容量和调节能力。
- 经济效益:综合考虑资源配置的经济成本和投资回报,确保项目的经济可行性。
- 环境效益:评估资源配置对环境的影响,优先选择清洁能源和环保型资源。
- 运行安全性:确保虚拟电厂在运行过程中不会对电网造成过载,保障设备和人员的安全。
- 数据采集和信息通信能力:虚拟电厂需要具备高效的数据采集和双向信息通信能力,以满足电网调度和电力市场交易的需求。
问题2:虚拟电厂在电力系统中的主要应用场景有哪些?
虚拟电厂在电力系统中的主要应用场景包括:
- 调峰:虚拟电厂可以根据电网需求,快速调整其输出功率,以满足电力系统的峰值需求。
- 调频:当电力系统频率偏离目标值时,虚拟电厂通过调节其聚合资源的运行状态,快速调整有功出力,提供调频服务。
- 备用容量:虚拟电厂可以聚合可调节资源,为系统提供稳定的备用容量,确保在电力供应紧张时能够及时投入运行。
- 电能量交易:虚拟电厂可以根据市场电价和负荷预测,优化其资源出力安排,参与电能量市场交易,提供电能交易服务。
- 需求响应:虚拟电厂可以通过需求响应程序,根据电网需求调整其用电负荷,帮助电网平衡供需。
问题3:虚拟电厂资源配置的技术性评估指标有哪些?
虚拟电厂资源配置的技术性评估指标包括:
- 发电容量:虚拟电厂输出有功功率的最大值,考虑分布式电源、负荷和储能设备的综合输出能力。
- 年发电量:虚拟电厂全年累计输出电量,反映其长期运行能力和能源利用效率。
- 调节容量:虚拟电厂根据指令可达到的最大输出功率与最小输出功率的差值,反映其调节能力。
- 响应时间:自虚拟电厂发出指令开始,到输出功率按照指令方向变化至超出阈值的时间,反映其动态响应速度。
- 爬坡率:虚拟电厂每分钟单方向功率变化量占调节容量的百分比,反映其调节速率和稳定性。
- 发电持续时间:在单次调用中虚拟电厂输出功率达到目标值且偏差维持在一定范围内的时间,反映其持续运行能力。
- 调节偏差率:虚拟电厂实际功率变化量与目标功率变化量的差值占目标功率变化量的百分比,反映其调节精度。
四、重点关注清单
关注领域 | 具体内容 |
---|---|
应用场景 | 明确调峰、调频、备用、电能量交易等目标 |
资源聚合 | 合理配置分布式电源、储能、可调节负荷 |
位置选择 | 根据功能确定省域/配网层级、电气位置 |
技术指标 | 调节容量、响应时间、爬坡率、发电持续时间等 |
通信与控制 | 双向通信、数据加密、远程监测与控制能力 |
安全要求 | 设备与电网运行安全,防止过载与失控 |
经济指标 | 投资成本、年收益、投资回报率、净收益 |
评估方法 | 技术成效与经济效益综合评估,方案比选 |
运营管理 | 实时运行监测、市场策略、持续优化 |
合规性 | 符合国家标准、电网要求与地方政策 |
附件地址: